点击蓝字关注更多To B大事
来源/一本财经(ID:yibencaijing)
作者/ 罗素
编辑/ Robin & jenny
专题介绍:今年开始,选择SaaS的企业越来越多,SaaS厂商们也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尽管创业之路依旧艰辛,但属于SaaS从业者的春天似乎正在来临。为此,ToB行业头条推出《ToB 2019·SaaS掘金录》专题,旨在观察记录SaaS行业的变迁与发展,深度挖掘与探讨目前SaaS行业最佳商业案例,以及SaaS未来的趋势和机会。本文是《ToB 2019·SaaS掘金录》专题收录的第3篇文章。
目前,很多银行开始尝试小微企业贷的一种新模式,它就是SaaS贷。而在市场上,近三四年来,SaaS贷的玩家也越来越多。
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物流管理、餐饮、幼教……它们来自多个行业,其中不乏金蝶、用友这类SaaS行业的头部企业,也不乏小而美的SaaS垂直企业。
SaaS一直被认为是企业端的一个触手,它们参与金融的方式无非两种:
直接给金融机构导流
直接用SaaS上的数据,帮助金融机构放贷
“尝试了一年多,我们的不良率,远远低于银行的小微企业贷不良率。”一位SaaS贷从业者如是说。
但SaaS上的数据,真的可以作为授信依据吗?
01
风 口
近几年来,在小微企业贷领域,出现了一批全新的玩家,它们就是SaaS企业。
比如,在通用的财务领域,出现了金蝶、用友和管家婆等玩家。其中,金蝶和用友是财务驱动型软件,管家婆是进销存财流程管理软件。
此外,在单个的垂直细分领域,也不乏进入者。
比如,在餐饮行业,出现了二维火、客如云、菜么么等。
在货运物流行业,出现了快货运、车满满、传化智联。
在幼教行业,出现了智慧树幼教云平、幼视通等。
……
SaaS大力进军金融,与SaaS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关。
SaaS,是“软件即服务”的简称。
说白了,就是给企业提供一些帮助其日常运转的软件,比如协作、OA、企业沟通、财务、人事软件,等等。
这个模式在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在2010年后,几乎每一年都被媒体奉为“风口”或“新时代”。结果,玩家们依然经历着心酸和艰难,市场并没有迎来爆发。
在国外,SaaS企业前期会亏损一段时间;等到后期,有了一批忠诚的客户,就可以开始盈利。
但在中国,并非如此。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中国的SaaS企业,客户的续约率都不高。
这是因为中国企业的付费意识都不太强,再加上360等公司一轮“免费思维”的教育,这种付费意识更加淡薄。
资料显示,在中国,一家SaaS企业要做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而在这些企业中,上市前财年营业利润正增长的,仅为29%。
变现困难的SaaS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
作为终极变现模式的金融,开始成为它们突围的方向。
而就在此时,政策开始不断释放利好消息。
国家一直大力鼓励小微企业贷,近两年尤甚。因此,银行甚至有了硬考核指标。
天时、地利、人和,时机已到,SaaS企业顺利切入了小微企业贷的市场。
02
玩 法
SaaS贷的玩家们都有哪些玩法?
第一种,就是前端的导流,即在SaaS页面展示贷款广告。
对于小微企业贷来说,盲目扫街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你直接冲到一家饭店,对老板说“给我你的流水数据,我给你放贷”,老板一定以为你是对手派来的“间谍”。
所以,小微企业贷的获客问题,一直让人头痛。
然而,积累了大量企业用户的SaaS玩家,却天然有这个优势。
目前,给幼儿园提供SaaS管理软件的不少玩家,都开始给金融机构导流。
在它们管理软件的界面上,会直接展示贷款广告。
“主要的合作模式,就是返点。”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般返点是贷款金额的0.8%到1%。
而很多时候,只有特定的客户,才能看到贷款入口。
这样一来,风控就得以前置。
第二种,也是更为高级的玩法,即通过SaaS沉淀的数据,为资金方提供授信依据。
小微企业贷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缺失。
而这些SaaS玩家,确实也能接触到一些企业的核心数据,比如,经营流水、财务、销售和库存记录等等。
而把这些数据作为授信依据,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比如一家为餐饮企业提供管理工具的餐饮SaaS厂商,在2017年推出了针对餐饮门店的信用分。
这个信用分采取千分制,其中餐饮企业的经营状况占一半权重。
该厂商董事长表示,他们会考核6到12个月内,一家餐饮店的营业收入、客单价、人流量变化情况,甚至连“顾客评价”这种信息,都直接反映在信用分评价体系中。
比如,会看顾客的眼中,这家店的食物是否美味,服务是否到位,环境好不好,等等。
如果采取第二种玩法(提供授信),玩家与资金方如何分润?
行业内的一种模式,是对每笔贷款收取一笔数据服务费或手续费,比例约为1%-2%之间。
另一种模式,是从贷款实收利息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技术服务费。
第三种玩法,可能是切入最深的,就是自主放贷。
03
难 题
SaaS企业的金融之路,走得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它们的规模都还做得不算大。束缚这个模式发展的,到底是哪些因素?
一大难题,就是它们早晚会遇到一道无形的天花板。这是由SaaS行业本身的特性导致的。
一家企业的数据,一般只沉淀在一家SaaS软件内。这也就是说,SaaS企业只能在自己的现有体系内,服务于自己的老客户。
对于用友、金蝶这样拥有数百万用户的巨头来说,蛋糕或许够大。但对于垂直行业的玩家来说,仍有挑战。
“它们的放贷规模可能受到限制,难以快速做大。”一位曾经做过SaaS贷的从业者表示。
另一大难题,是其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问题,有时会遭遇外界挑战。如果SaaS软件上的数据,是由用户自己填写,就存在一定的造假可能。
比如一些企业会开设两个账户,一个用来记真账,一个用来记假账——后一个才是报税账户。
一些骗贷团队,也盯上了这一领域。
已经出现了一些团队,专门伪造SaaS数据,来骗取授信。
第三个难题,是数据即使完全真实,也无法作为全部的授信凭证。
磁金融创始合伙人李潇曾对媒体表示,SaaS切入小微金融时的一个痛点,就是数据、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他认为,绝大多数平台型企业无法有效整合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单一的SaaS数据,还不足以授信。
因为SaaS贷还太新,目前银行对这个全新的模式,接受度并不算高。
“大行可能看不上SaaS软件公司的这些客户,觉得企业太小,企业数量也太少。”某大型国有银行前高层李文军表示。
SaaS贷突破了银行的传统风控模式。要让银行接受它,还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和SaaS玩家合作的,大多是金融科技、城商行等机构,大银行进场的并不算多。
04
破 局
SaaS贷玩家们并非没有意识到上述难题。实际上,它们正在积极摸索解决之道。
这是真正考验SaaS企业内功的时刻。做得不好,SaaS贷就会沦为现金贷的变种。
哪些数据是真实的,哪些数据是虚假的,哪些数据与金融强相关,哪些数据弱相关,SaaS贷玩家们都需要甄别。
它们也在想办法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
有一家企业,税务和发票数据都没问题,贷款申请也过了银行初审。
但SaaS软件的ERP数据显示,这家企业有拖欠工资的嫌疑。
当得知此事后,这笔贷款被银行拒绝。
几周后,这家企业就因为拖欠工资陷入了劳务纠纷。
不管是税务数据、发票数据、ERP数据,还是进销存数据,所有数据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需要进行多种数据的交叉验证。
目前,所有的SaaS贷玩家,都引入了多种外部数据源。比如税务、发票、工商、司法等。
如果SaaS贷的资金提供方是银行,在最后环节,银行还会查询企业主的人行征信等数据,再决定是否放款。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玩家们仍然看好这个市场。
“这条路是否能跑通,银行老大哥也在观察。如果能跑通,在未来,国有银行也可能进入。”一位从业者表示。
随着金融服务的下沉,SaaS贷会在二三线城市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北上广深相比,二三线城市的小企业,更缺乏金融服务。
比如从餐饮切入。
中国的餐饮行业市场足够大,这一领域的垂直玩家也大有可为。
这是因为,中国餐饮业零售额占中国GDP的10%,每年应收账款规模在3万亿以上。但中国获得信贷支持的餐饮企业,不到总数的1%。
而在欧美,这个数字是50%。
小微企业贷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聚光灯亮起,玩家一一上场。
这是一场极其考验智慧的金融模式终极PK:既要普惠,也要符合商业规律,能够持续。
SaaS贷、订单贷、支付贷、发票贷……哪种模式能最后胜出,尚未可知。
但风起于青萍之末。属于小微企业贷的时代,已徐徐而来。
推荐阅读
▼
转载/投稿/内容合作/寻求报道
请联系微信:qifutoutiaozhushou3W
/
欢迎加入我们的行业社群
公众号后台回复 【入群】即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ToB行业头条):正在用SaaS的你,可能被小贷公司「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