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NTS
没人怀疑“知本时代”这个未来已来的现实。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决定于企业集体的智力结构是否明显优于同行。可持续的组织学习,已经是企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6年10月26日的课程中,来自魔学院的熊二博士与大家分享了:(1)现在的企业学习受到互联网浪潮的冲击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2)企业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共享经济模式在移动培训领域如何实践?内部培训平台到底是自建还是SaaS?是应该封闭还是开放?中小企业是否需要培训管理平台?“企业自己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演讲者:熊二博士(魔学院院长,摩博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
我首先介绍一下崔牛会,崔牛会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圈子,将做2B SaaS领域的老板聚在一起,并且提供了很多资源分享,包括今天也是非常有幸作为崔牛会Boss讲堂第一讲,我也希望自己的讲座能给大家抛砖引玉,带个好头。
现在80后是我们职场的主力,后面可能是90后,现在甚至很多入职的员工都是95后的。年轻化带来一个结果是什么呢?他们对文化的要求特别高,而且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作为员工他们一定讲究用户的体验,追求娱乐性。考虑用户的特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培训,是不是就是简单的把学习搬到手机上 来?其实我们的观点绝对不是那样的。
互联网时代的培训,首先要转变思想,用思想改造培训观念,改造培训平台。这样才能实现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培训管理平台。
举个例子:一个新兴的大型O2O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也比较知名,它的一些特性是什么呢?员工流动性特别强,因为它是O2O的,偏蓝领的员工多,人员的跨度大,年轻人多。
作为互联网企业,节奏非常快,它是送外卖的,对行业规范要求极高,全国众多分公司,培训要求高,培训难度大。如果用传统的方式线下培训,它的成本非常之高。所以它跟我们合作做移动化的学习,经实践后我们大概结算了经费:移动培训平台一年帮这家企业节约成本近250万,而实际上节省的成本远远高于这个。
对大企业来说,培训的确重要,但是我们中小企业需要这个平台吗?中小企业几十人可能连培训经理都没有,怎么执行培训这个事儿呢?
教育界现在有一个有名的概念就是VUCA,一是易变性,二是不确定性,三是复杂性,四是模糊性。我们现在有一个观点,人类的发展是指数形式的。指数曲线,开始是很平坦,后面变得非常陡峭:以前科技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一个阶段,可能几百年才产生一个新的工具,比如说电力到计算机可能有上百年的距离。现在到了一个快速上升点之后,一个变化几年就发生了,越往后变化的速度越快,这就导致去年的商业模式今年就不适用了,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
阿朱(吕建伟,京东技术研究院院长—编者注)在2016年7月份 崔牛会夏季论坛上做了一个演讲,说未来互联网+时代,企业是什么样的特征。这里面我用红框框出来的一块。
图:互联网+企业的特征: 产业商学院、在线学习
他认为最典型的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就是要有自己的商学院,有自己的在线学习系统,这也是我们2B圈子里面深度构想未来企业是什么样的,这也证明中小企业特别需要这个产品。
以用户为中心,培训随之而来就有几个要求:
(1)用户现在玩手机,培训的移动化;
(2)用户对互联网体验要求非常高,培训平台要非常好玩,并且用起来非常好用;
(3)学习的内容、形式一定要比较新颖。
除了以用户为中心,还需要用户的互动。我们知道现在互联网产品就是相互之间都能密切的沟通,包括微信都可以沟通。我们在做学习的过程,一定要有互动,包括魔学院提出了一个口号“无互动、不学习”。如果你这个平台只是传统单向灌输的东西,现在用户也不爱用你的东西,如果你是灌输的内容,用户也会拒绝你这个内容的形式。
说到互动型的学习,我这边举一个比较经典的社群学习,这是在北京近期比较好的,它叫碳9学社,一个针对创业者的学习型社群,是由真格基金合伙人,冯新创立的。我有幸参加了他的一次课。他的学习形式强调的是”输出强制带动吸收内化”。
每期学员36个人,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上课的时候,大家在组内就这次课的课题都要发言,发言之后,别人对你的发言评价。这样往复,整个小组经过讨论、辩论,最后形成一个输出的PPT。
6个小组的PPT最后在6个小组间辩论,组间又进行拍砖。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最后这个学习效果非常好。
通过相互辩论来学习,实际上是很古老的一个方法,但是我们的碳9就可以把这个形式结合微信社群玩的更好。
刚才说了,一定要以人为中心,一定要互动,一定要有辩论的形式,如果要打造这种互动,第一个前提是什么?员工一定能输出,用户一定能产生内容,这是最重要。每个企业内部管理流程都不一样,例如企业报销流程怎么走,发票怎么贴。这个产生内容最好的是谁?就是企业会计本身,他有自己的要求,你让他产生一个课程,让全体员工都按他的规程去做。
图:共享经济逻辑下的UGC
如果用户产生课程之后,随之而来有一些好处。
一是培训经理再也不用担心课件的内容。如果用户能产生课件,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举一个数字的例子:如果100人的企业,这是非常小的企业,你用一种激励的手段让员工产生课件,一个员工一个月只要能产生一个课件,一个月这个企业就能产生100个课件,100个课件是怎样的形态?意味着一天你有3到4个课件更新。通过用户产生内容,它就能快速丰富你的系统和平台,让你的活跃度、更新的频度达到很高,培训经理再也不担心课件内容的问题。
二是老板也能参加培训。现在是一个变化的社会,这些员工特别想直接感受到老板的思想,因为老板的思想对企业的引领特别重要,而且我们的员工希望直接和老板有一个交流的方式。如果用户能产生内容,老板也是一个用户,他也天天玩手机,他也天天玩微信。如果他觉得特别好的内容,直接把这个内容发布到系统平台里面去,有一个便捷的方式,员工直接和老板形成一个沟通。老板发的一个课程,比讲师讲很多内容都有效果。这在现代企业里面特别重要的。
三是一些互联网的特性被合理应用。互联网里面所有的人都能输出东西,互联网的内容特别丰富。你会发现所谓高手在民间,如果用户能产生内容,这个学习平台、学习过程能产生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于培训内容,我再讲一点,如果用户产生内容之后,是不是就不要专家来产生内容呢?当然不是。我们还是需要专家产生内容,因为用户产生的内容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梳理,并且有些内容是参差不齐,你能活跃整个平台,也能得到一些与时俱进的信息。
可是系统化的知识,还是需要专家。如何选择专家内容呢?这里面有很多老师都在做这个,很多机构也在做这个事情,我今天就不去讲这个了。我只讲一个观念,专家产生的内容和平台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应该用一个互联网共享经济的精神,各自分工的精神。
平台供应商和内容供应商应该是各自做好自己那一份,比如我说做平台的,就做好平台,不会产生内容,老师们会产生内容。专家内容和平台应该是一种共享经济的精神。而且平台必须做到兼容并包,允许各家内容厂商自由发展,百花齐放。
我刚才讲的是线上的课程,有线上的课程,是不是就不需要线下的课了?我们一个观点也是互联网比较流行的O2O的概念,我们认为线上的企业学习,一定是O2O的,有线上的课程,有线下的课程,但是线下的课程要强调一点,即使线下的课程也要有互联网思维的理念在里面。
刚才我举例,碳9完全是线下组织的课程,但是也有用户参与、用户互动、用户输出,线下的课也有互联网精神。
另外学习一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企业的学习、学习平台一定要有娱乐化,趣味性的东西,一些手段在里面,让用户能感觉到学习过程的乐观。
本文源自熊二博士课程内容的1/6,需要课程全文请在这里扫码下载
视频回放
若想观看接下来的直播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牛透社):如何用共享经济构造企业移动大学?| BOSS 讲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