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半年前,牛透社主笔与崔牛会创始人一起采访了致远软件董事长兼总裁徐石先生,关于移动工作以及多年来对企业协同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也给我们留了不少悬念。那么这半年来,他们在产品创新方面有哪些新的变化呢?
在学界,关于无边界组织的研究尘嚣其上,认真考察当下各个行业的组织形态,到底是不是有边界呢?
如果我们参照国与国的边界来看,有形的边界当是地理边界了,无形的有网络边界,基于贸易协定、同盟所形成的与其他国际集团的边界,等等。
在我们的行业组织里面,也自然存在着各种有形或者无形的边界。法务、财务、业务、商务、政务实际上都有边界,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变化速率的加快,组织之间无法时时事事履行复杂的程序来进行合作,组织内部也在想方设法提高运营效能。
这恰是协同的领地所在,以主笔在企业近二十年工作的体验来看,协同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构造的互认协议体系,以这些协议来维持组织的运转。在这个方面,致远软件将一个组织和其他组织之间的业务联系从更宽阔的组织体系去洞察,谓之“泛组织”,确实是一个精准的表述。
在微观经济的时空中,企业不可能是孤立存在,不管是产业链维度的上下游联系,还是和投资者、政府、NGO、社区等的社会化联系,都是非常丰富的。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持续降低运营系统的熵值,持续扩大组织行为的边界。
致远软件将协同软件的应用置于泛组织这样的大场景去构造,显然是符合时势的。
管理软件的大版本迭代,一直是以年为周期的。“您说的需求很重要,我们已经列入开发计划,在明年5月发版”,主笔过往最容易听到这样的话,也恰恰是这样的话多了,为SaaS的异军突起提供的良好的条件。
即便有配套的开发工具可以提供给客户进行二开,或者委托第三方进行二开,但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现实是,当客户的高层确定某种业务变革需要信息系统支撑的时候,非常痛苦的发现,两三个月最快开发速度上线的应用,已经跟不上市场的窗口期了。
软件的生产方式要变,要交给客户。然后我们看到,市面上又产生了大量的开发工具,尤其是移动开发工具。
这些工具依然是不足够的。
“把决策交给听得到炮声的人”,企业越来越发现,最好是业务执行层来直接开发,并且能支持业务可以持续变化,而不需要那么多的“翻译”来进行。随着企业业务场景的颗粒度越来越小,这个需求越发强烈。
在和致远软件高级副总裁杨祉雄先生的交流中,他非常深切地认同这一点。
从去年9月份开始,致远软件V5协同管理平台基于新理念升级开发,他和100多人的团队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让客户拥有自主控制变化的权利”,为此,展开了对既有模块的“解耦运动”,将系统的业务模块按照场景功能进行拆解,一直拆到“原子”级。通过灵活的配置策略可以构造很多细度场景。
比如报销,因为部门、职位、业务特性等要素差异,一个中型组织,可能就有40多种策略。之前有新的策略产生,或者老的策略需要更新,需要依靠技术开发力量来实现,现在可以直接通过参数和流程路由设置轻松搭建,财务人员会同业务主管在线就可以完成。
“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说起来很爽,致远软件的研发团队吃了很多苦,许多技术课题也是之前不曾遇到的,尤其是有些节点必须是支持移动端的,有些又必须是PC和移动端兼容的。大家集体学习H5规范,以适应这个变化。
致远人有一句话叫做“为协同而生,为组织赋能”。
其实关于赋能,也是今年崔牛会的一个重要主题词。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还是两化融合,对大部分行业来说,其根本要义就是要充分享受IT及互联网的红利,在一些环节,乃至整个运营体系进行“鸟枪换炮”式的升级,支持业务过程更有效能的重组,甚至直接将某些环节“消灭”了。
尤其是在泛组织这个大前提下,我们会发现,一些业务过程会更简洁,统计的工作基本不再消耗日常的人力,单据的流转也恰恰是“外部组织”的参与,让稽核、审批变得简单。如果多个企业都能从这个维度进行赋能,那么这个集群效应是非常强的。
致远软件致力于对国内外几万个组织进行赋能,提升的不仅仅是组织的效率,还是组织的效能,从集群效应角度去看,也一定能持续降低社会经济运营的熵值。这可能不仅仅是功德的事情。
令人惊喜的是,主笔发现,在最新版本的6.0产品中,还有类似APP Store的专区。实际上就是将用户已经使用、验证比较优秀的应用组件上架,提供给其他组织来选择。
当然有免费和收费的策略,也支持各种评价等等。重要的是不仅为组织的场景生产提供了配置开发工具“鸡”,还提供直接引入部署可用的“鸡蛋”。这将之前乙方和甲方的单线的知识分享,演化为甲方之间的多线分享,这个分享经济的形态下,致远软件的角色从软件的供应商逐步走向场景应用的运营商。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
恰如主笔在今年3月15日,致远软件的商业生态发布会上所看到了,诸如云之家、帆软、内购网、阿里云、滴滴出行等行业合作伙伴可以为众多甲方提供业务与技术支持,构造出一个由外而内的生态关系,今后甲方之间的互相帮助,将使得这个生态关系更有多样性,更加细密。致远软件极有可能成为本土2B领域的重要一级。
软件行业的创新总不如硬件领域的性感,但是它的魅力恰恰是来自于在管理艺术与管理科学之间神奇的融合。在ERP做生产排程计划的时候,最难做的就是业务仿真,若干业务变量参数之下,如何呈现未来的业务场景?多少代人为之奋斗,收效甚微。
致远软件从创业到现在,一直死磕一个东西,就是审批流。审批,泛化来看,是对流程事件的确认以及新路由的选择,看上去不比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复杂多少。但是具象到一个组织之中,往往会复杂很多。
几万个组织在使用致远软件,海量的场景检验之下,在新的技术体系下,这事情变得“简单”了,乃至可以进行预测。预测你发起的一个流程,可能在什么环节走不通,并告诉你原因是什么。这将非常充分地将众多不确定性的干扰因素排除掉,触发员工或者外部角色“第一次将事情做对”。
在管理学界,这一直是停留在宣导、倡议层面的境界,现在可以由机制来完成了。
据了解,组织中的自然人(B中E),在系统中大约有230多种岗位行为可以被记录,尤其是流程处理效率,直接影响企业效能的的行为记录,可以形成在不同职能域的实时排名,对员工的职业化培养产生直接的杠杆作用。
从他律到自律,是组织进化的重要的指标。致远软件恰可以在这个方面可以让组织产生更高级的能力,这些也将成为组织竞争力提升的红利基础。
这些似乎说不上是什么黑科技,但是确实是组织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许多新锐的互联网公司是致远软件的客户,比如360,他们到底认可致远软件的什么?致远软件面向组织未来需求的这次重大产品升级,会不会吸引到新兴的企业家阶层?比如那些85后、90后的企业家?这些是我们还将持续关注的。
不管怎么说,致远软件的这个以凤凰涅槃之心做的变化,对自己的发展肯定是注入了新的能量,对于老客户的转型升级支撑也是非常有力的。除此之外,它可能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成长的环境因素,就像阿里巴巴在销售领域对众多企业进行影响一样。
牛透社相关报道:
致远软件:正在掀起工作的革命(牛透访谈录第004期)
王甲佳——崔牛会ToBmap业务运营负责人、牛透社主笔、苏州悦果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
时间链理论创始人,供应链架构专家,O2O践行者;中国电子商会商业信息化委员会常务理事,南京企业互联网转型研究会理事。曾任温州市信息管理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CIO班同学会副会长等职。
从1998年开始,在多家媒体累计发表文章600多篇,涉及到CIO、信息化和O2O等多个领域。2012年,合著《随时随地秀微博》出版,2016年,合著《轻店掘金》(中国第一本O2O商业小说)出版。
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阅读
免费、免费、免费,我就该你的吗?
原谅我,我真的没有算出万亿来!
B2B SaaS早期增长经验谈:如何应对客户从十到百?
15年坚持,最初想成为Skype的Simba能成为中国的twilio吗?
BPaaS,SaaS的另一种变现路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牛透社):【主笔观察】与新锐企业家如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