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致远:忘掉控制,回归人性,老2B焕发新活力

聚焦NTS

  3月15日,我们熟悉的315,其实也是致远软件的14岁生日,这一天致远在北京开了一个会。是关于商业生态的会。在IT领域工作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用友、金蝶的高管同台甚欢,确实和许多朋友一样,颇有诧异,到会的代表都是致远正在规划和合作的生态角色。能非常明确地彰显生态布局的2B,他们差不多是第一个,在会议的间隙,有人对老徐(徐石,致远软件董事长)说“您能团结这么多老2B和新2B,真的很牛逼啊”。在副总裁杨祉雄刚刚做完主题演讲,牛透社主笔随即进行专访,了解这个生态的架构,以下是采访实录:

牛透社:您刚才提到了以人为本“六个化”的这种关系,我对组织和人的关系的理解是,组织越来越难控制人。那么我们是应当帮助组织控制人,还是让人更能恢复人性呢?

杨祉雄:我认为应当是让人恢复人性。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是在“控制”人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控制,通常是无形的。刚性的东西让人难以接受,企业通过系统和文化来控制。

这些控制可能是隐形的东西,比如将流程、文化放在一个平台上做,企业员工会慢慢受到无形化的影响,这样让人更容易接受。当然,企业的控制其实也在大幅度地消减。大家还不知道“控制”怎么能够真正激发员工内在的动力,因此,从规则、文化方面所考虑的组织激励的设立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牛透社:具体来说,应当怎样做,才能让隐形的控制成为激发员工人性的动力呢?

杨祉雄:其实只要逐步将平台架构做好,人们在这个平台上按规则行事,同时做好相应的激励和回报,就能把人性激发出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传统的分工和流程,而是以平台慢慢融化的方式,让人们可以更容易接受。

加入一些人性化的元素能更容易激励和满足员工。举个例子来说,我认为自动化就会是未来的一个目标。现在很多工作变得越来越无形,通过数据的积累之后,可以自动处理部分工作。

比如财务的审批,对于信用评级较高的人,在初步审批后,就可以转换处理方式了,有一些内容可以自动化处理,这就让人的工作慢慢简化。我认为未来,协同化最高的境界,是通过无形的东西实现系统自动处理。我们的平台是核心,而其他的一切,包括云端、定制化等都是为这样的平台做服务的。

牛透社:致远有4万家客户,去年也和滴滴打车开展了合作。这是不是意味着公司商业模式有所变化?这是基于什么考虑作出的决策呢?

杨祉雄:致远的有一部分用户是企业员工,但目前,员工的信息化新模式的部分,还是待开发的一个方向。在企业个人的这种员工方面的应用和形态上,的确还是少见的。我们想针对这个市场做一些探索,并在商业模式上做一些探索和突破。

比如员工的生日祝福,传统的方式大家给过生日的人一个蛋糕,未来可能变成了企业和同事们送这个人积分,这些积分可以购买东西。

再比如以前,员工在企业中发了一个分享的帖子,并不会有任何获益,而现在,系统会自动奖励其100分,况且一个很好的礼品,会产生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希望做一些探索,做好员工服务这方面的交易服务,这是一个新的方向。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探索出来,但是它的确值得去做探索,而不只是软件的作用,这将变成一个交易型服务的商业模式。对于员工而言,他们有购买社保等员工福利需求,假如有几千万企业员工在其中,就会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

牛透社:中国To B市场上,有老To B和新To B,致远把很多老的TO B 都整合了,并有了新的To B,这种整合是源自于什么力量的推动,让这些人愿意和致远合作呢?

杨祉雄:对于我们来说,致远还是想聚焦在一些核心的协同业务上。为企业提供一个协同管理的工作平台,这个涉及到的面很广,或许是致远也难以做好的。因此,在合作期间,我们让致远聚焦到自己更擅长、更专业的协同领域的技术和应用方面。其他的,不管是新的场景,还是老的服务,都通过生态化来做连接、整合。之所以提供这样一个更聚焦的方式,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为客户提供平台的目标。

牛透社:现在SaaS单点应用很多,您认为这样的单点应用应当怎么去做,才能获得更多用户的青睐呢?

杨祉雄:单点应用也许不错,但是企业也不敢选,否则将迎来很多麻烦,他们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应用服务。因此需要有一家企业把各类单点应用整合起来使用,这才能提高用户体验。

连接可能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而且致远的连接并不是简地的去做表层。在我们看来,只是统一帐户是不够的,企业希望将系统内的多种信息连接起来。这让我们拥有了大量用户,通过我们的系统把ERP、GTE、财务系统等串起来,将企业内部系统整体打通。

牛透社:我了解到致远合作伙伴帆软,对用友、金蝶、SAP的系统数据表非常熟悉,并基于此做BI分析。对于这样的伙伴应当怎样合作呢?

杨祉雄:企业都聚焦到自己的核心业务,能够把核心的、较为专业的东西整合起来,为企业提供一个一体化专业的方案,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报表的确相对较为专业,我们直接将其整合进来,运用这样的企业资源开展更多业务。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还是要专注到自己核心的业务,把它做专做透。

牛透社:BAT的目标,或者他们目前所擅长的还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这样的企业类型。事实上,他们还有向上发展的空间。您是怎么看待BAT在这方面的发展呢?

杨祉雄:首先,或许单点应用能实现小企业的应用需求,但是就企业市场整体情况来说,国外是没有成功案例的。目前,小微企业的这个市场还不清楚。

第二、真正到大中型企业,其专业化深度远超一般企业,BAT要做好大中型企业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关注更多行业动态、干货分享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牛透社):致远:忘掉控制,回归人性,老2B焕发新活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