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打造英盛生态圈,用教育连接所有行业

编者按NTS

  在近日的一篇《牛透访谈录》中,牛透社曾解析了正在推动国家教育行业发展的英盛网是如何带动行业趋势,引领教育服务的。也让读者看到了英盛网从做资讯平台到做线上教育,再到转型SaaS,这背后的企业目标与情怀。

本期《崔牛八点半》,英盛网创始人张君英女士深度分享了英盛网对教育的理解和独特主张,是如何以教育为入口连接所有行业,打造生态圈的,引发了更多有价值的思考与探讨。

主持嘉宾

英盛网创始人:张君英

专注企业培训的专业化,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是懂商业、懂教育、懂互联网的连续创业者。成功创办英盛企管、中国培训网。

一、英盛网对教育的理解及独特主张

英盛网是一个职场能力在线学习平台。面向全国所有经营管理者、职场人士,提供视频课程。着力于解决企业培训中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难题,随时随地帮企业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 及时解决工作难题,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网站所依托的专业背景是培训过上万家企业的英盛企管和中国培训网,深刻了解每个岗位人员需要的能力。针对每个岗位开发系统课程。并为企业提供SaaS模式的内部商学院;同时,根据企业的需求开放接口,可在商学院进行PaaS模式的二次开发。英盛网将坚持不断的努力和创新,让每一个企业都能以“自来水”般的价格拥有专业网络商学院。

1、英盛网如何做课程规划

我以前是做企业管理的线下培训,并且在2006年开始运营中国培训网,培训行业门户和资讯平台。后来我们发现资讯平台及线下的培训没办法做到很大规模,于是就转变方向开始做在线教育。

从资讯平台转到线上教育,再到了SaaS、PaaS。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去了解用户需求,之后,我们就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了。

我们相信,线上培训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和线下培训相比,它的优势非常明显:第一、 成本极低,大约只有线下培训1%的成本。

第二、线上培训还可以个性化“定制”,用户可以很容易地选择各种类型的自己想学的课程。事实上,未来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个性化。

我们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很多不同的课程,因为只有拥有海量的课程,才能解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企业在线培训我们认为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原来培训行业特点是:每家企业的需求者不一样,行业集中度很低,规模很难做大。但这个市场的容量很大,2B领域的人几乎都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大蛋糕”。现在我们用SaaS的方式来做线上培训,把内容做到线上,可以解决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卖出的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但是这个产品可以个性化应用。具体来说是,我有两千多集培训课程的内容,企业可以根据它自身的规模和业态、阶段、团队的水平来挑选符合他们的课程。

这是将标准化产品个性化应用。

企业购买一个SaaS商学院,部门管理者会要求自己部门的人在每周要学习多长时间,并分配不同的课程给他们学习,让员工能掌握各种能力以更好的完成工作。

在做教育这方面,我们有很多自己独特的主张。我们的很多做法,想法跟行业其他公司会不同,比如我们不做微课。

我们认为做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课程,到今天为止,英盛网的课程体系囊括企业上百个岗位,一千多门课程。我们发现做培训课程规划,最不能偏离的核心原则有三点:系统,实战,匹配。

系统

我们认为只有“系统化”,才能真正让用户的能力上一个台阶。碎片化的学习能让人多学一些知识和技能,让用户拓展边界,这是很好的。但是碎片化的学习不可能让学习者“变成”另外一个人,或者说在这个方面变得多么精通。

实战

能真正作用于工作,解决工作问题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如果让学员把时间花在一门纸上谈兵的课程,我们觉得这是罪恶的。

匹配

我们的理念是量身定制,根据学员的背景,从事岗位,能力高低,所在企业大小,针对性地授课,同时对于学员从事行业的最新状况,最新技术,行业关联信息有一定程度地了解。

2、英盛网老师审核的标准

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老师,我们所请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每个领域最顶尖的,我们有十二条审核老师的标准,其中最重点的三点是:第一他必须有成功案例;第二有实战经验;第三有理论架构。符合这三大标准后,我们再看他讲的好不好等其它方面。

3、英盛网课程审核的标准

课程品质管控。英盛网的每个课程都需要经过5次审核才能上线。无论从老师资历、讲课风格,或从课程内容深度等多种角度进行严格把关。有着多重的严格审核:讲师资历背景审核、视频课件内容审核、视频录制初审、视频文案审核、视频上线审核

二、英盛生态圈:以教育为入口连接所有行业

1、为什么要打造英盛生态圏?

我们发现很多的社群,基本上都有培训这个保留节目,学习是所有人最有共同需求的一种。我们在做培训管理平台的时候,就想到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不仅企业端可以用,其它有客户的机构,都可以用这样的系统去服务客户,所以我们把这个概念叫做生态圈

比如:我们可以与人才招聘网站合作。人才网站上有企业端的用户,有在上面招聘的企业。我们可以帮人才招聘网站建一个自己的商学院,让他们去服务自己的企业用户。这样的商学院可以给网站会员提供增值服务,让会员们在网站上不仅能招到人,还可以搞定培训问题。

人才网还有2C的用户,其实找工作的人都想学习和提升,很多人都是有进取心的。例如求职者以前在做销售经理,换工作的时候很可能就希望能做销售总监,而人才网站就可以为其匹配相关课程。

我们与人才网站有这样的合作,这种类似的跨行业的合作,还可以有很多,像各种有流量的平台、老师、培训机构、各行业协会、商会……利用生态圈的做法可以实现通过培训连接各种各样的人。

我们之所以说教育能连接所有的行业,是因为生态圈模式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2、英盛生态圏如何让教育成为入口

(1)网校模式

为所有学员的机构提供SaaS在线学习系统。

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独立的讲师,只需加入生态圈,即可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商学院,丰富以往的教学模式。

(2) 嵌入模式

培训是所有企业的刚需,所有的SaaS企业服务软件都可以嵌入培训模块,英盛为内容提供方。

英盛网系统规划开发了适合近百个岗位的千门课程。只要是拥有企业用户的平台,都可以通过嵌入英盛网内容的形式,为企业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3)变现模式

为社群、资讯、服务类等高流量但无产品转化的平台提供相关的职场能力提升的销售课程,实现流量变现。

教育产品对2B2C的用户,都有普遍需求,所以大家对我们这个模式的接受程度很高。

相当于我们的课程和网校系统可以变成合作伙伴想要的各种产品,跟他原有的产品结合起来。我们跟其他的SaaS也合作,我们可以开放接口。生态圈的根本思路就是开放合作,接下来英盛网也会成为企业服务的入口。

我们的产品与服务面向的人群就是企业客户里的高管、各部门负责人,英盛网是作为导师的身份为他们提供知识服务,因而他们对英盛网的依赖性跟信任度更深,更容易影响用户。同时,我们也开始做各种职位的社群。

崔牛互动问答

1

李莉:多年前我们一直讨论培训,就业与咨询之间的联系,英盛网就是一个很好的现实案例。英盛网的课程除了视频,还有哪些辅助材料呢?

张君英:是的,其实培训真正做好了,是能够马上提供绩效的。我们与课程相关的,有视频、PPT、知识点提炼、以及其他同学的笔记。

2

王甲佳:您所提到的“内训课程可以个性化”,我很感兴趣,能否展开具体谈一谈?

张君英:企业的培训我们认为主要是提升员工的岗位胜任力,所以每个岗位,每个人需要学习的都是不同的,每个上司最清楚他的下属不同阶段需要提升的能力,让部门管理者来分配员工学习的课程,这个是内训最有效果的方式。

3

王存:英盛网和云学堂的定位有本质差异吗?

张君英:我们和云学堂有本质的差别,我们的核心是课程,云学堂的核心是平台。

4

南邮张堂兵:据我所知,国内中大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网络课程及系统,对自己企业岗位的针对性都非常强,而且有完善的考核制度,请问英盛网优势?

张君英:国内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在线系统,他们很多会在采购我们的内容。但未来很多也会换掉自己的,原因是他们很多的体验不是很高,之前2B的产品基本上都比较粗糙,特别在移动端学习上都没有做好。

5

南邮张堂兵:网易的公开课堂,百度在线课堂,TED,若干mooc等,大量的免费课程,英盛网如何去吸引自己的收费用户?

张君英:针对跟C2C平台的不同,现在用户是这样想的:想要随便学点东西,就会到那些平台上随便看看,有很多免费课程;想到要系统学一个什么能力,对学习成果有要求的,就会想到英盛网。学习最大的成本是时间,一个2小时的课30元,越来越多的人要学习会选一个付费的。

6

王存:大家似乎都是第三方课程,英盛网是自己开发全部课程或者大部分课程吗?

张君英:我们是自己开发全部95%以上的课程,5%合作版权的课程我们还会重新用我们的标准制作用统一的标准描述课程,这样用户才能找到匹配的,这样也才能保证品质。

7

李莉 :每个培训,即使内容目标一致,企业背景和学员都不同,课程组织如何实现个性化?

张君英:我们每个课程都有针对大中小企业的初级、中级、高级的标签,同样课题的课程,我们会做几个。

8

李莉:我的实践经历让我感觉到,有人组织的情况下,能发现很多有趣的新事物。线上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如训练,游戏,实验等。比如:当年五笔的软件训练。

王存:很同意您的观点。从学习记忆和趣味性互动角度,线上的确好差很多或者说适合线上干的基本没有。比如说我在零售业的时候,几千家店的收银员培训很痛苦,但必须线下,线上没效果。

张君英:我们在线上学习的参与感和趣味性方面做了很多的创新,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弹幕、智能陪读等,也会有老师、学长答疑等。我相信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好。

9

王存:以我的有限经验来看,企业最关注的是为什么要培训?培训什么?如何培训投入评估效果的PDCA?具体是线上线下,并不是核心。

张君英:的确如此,但是线上也有线下无可比拟的优势。线下培训无法按需培训,不管是企业的费用预算,还是员工的时间冲突,都很容易出现问题。而线上培训,却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至少可以给员工足够的培训。

10

南邮张堂兵:现场培训时,学员与讲师可以互动,网络课堂怎么处理的?是通过email、还是微信、或者qq呢?

张君英:我们在我们网站或者APP上做了“问吧”,解决了学员与讲师的互动问题。

11

Dan Yang:培训是一个很好的业务,我现在越来越认同罗振宇说的“知识是一切交易的入口”这句话。各位牛油都是一个行业的专家,把你们的知识分享出来,吸引更多的粉丝,就能带来更多流量,做更大的生意。

张君英:是的,我们最近也会做一些实战分享的课程。大家可以到我们的平台上分享。可以帮大家设计成专业的课程,通过这样的讲课,面对各大企业去传播,能将公司的文化和产品传播出去。

推荐阅读

转型SaaS,力图打造企业级入口,谁在推动国家教育行业发展?

OA是一张白纸?什么鬼话...

想在第一时间参加每周三晚上的大咖私享会?请私信“悟空·大师兄”(个人微信号wukongcloud)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关注更多行业动态、干货分享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牛透社):打造英盛生态圈,用教育连接所有行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