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NTS
牛透社联合多个CIO组织,计划在春节后共同发起《2016,中国百名CIO看未来》活动。“未成曲调先有情”,活动的草稿发几位老友征询意见,得以热烈响应。这不,山东能源国际贸易公司副总经理宋成玉先生直接就将这稿子发来了,我一看就爱不舍手。
这个系列,目的是让更多的一线CIO用“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质感说出他们对于未来的感知,牛透社将更多人的感知汇聚起来,很可能会产生我们对未来世界的“热力图”,按图索骥,再回到当下的原点,我们或能了解2B(to B)的服务到底将如何支撑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山东能源的“矿用物资垂直第三方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国矿用物资网”建设与运营进入了第5个年头,2015年的交易额接近150亿元,在一个不在一般大众视野的细分领域里面获得了专业的尊严。
我们考察下这个案例,不难发现,有几个颇有眼光的亮点:一是从一般商贩式的贸易走向行业生态价值链;二是基于交易,在物流、金融领域进行自然跨界;三是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技术形成有效的业务支持。
新常态下的供应侧改革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都说场景场景,这就是场景。这为许多做2B服务的机构提供了重要参照系,或者说是“镜子”。由于各种原因,不少企业无法从市场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软件产品,被迫自己组织人力开发。这是不是说,软件公司就迟钝了呢?实际上,基于未来的业务场景,为价值链赋能已经是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2012年,在我和崔强等人合著的《随时随地秀微博》一书中,深度探索了关于伴生式“迁徙”的话题。迁徙,当是比“口惠而实不至”的转型、升级更简单直接。当一个企业(包括软件企业),一家老小拔营向移动互联网迁徙的时候,你自然会洞察未来。只有尊重未来尊重趋势的企业,才值得拥有未来。
不管从提供2B服务的软件公司角度,还是用户单位的角度,以及可以触类旁通的其他领域,有任何启发、想法与建议,请发邮件给我:s@cuiniuhui.com。
牛透社主笔 王甲佳
宋成玉——山东能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CIO同学会副会长。20年来,致力于研究电子商务、物联网及集团信息化。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互联网+”的元年,基于传统产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新业态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与创新发展,以期引起交易方式的创新和流通模式的变化。正是在此背景下,对市场商机最敏感的资本裹挟着“互联网+”的概念,开始了对占据整个电子商务交易规模80%以上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市场的投入和布局。有VC (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 统计,在B2B领域2015年投资总额已超过50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4年增长达到699%,所以2015年也是B2B电子商务在资本推动下转型升级的元年。
互联网+矿用设备,山东能源从2012年开始就打造了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矿用物资的垂直的第三方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国矿用物资网(http://www.minegoods.com)。中国矿用物资网从运营之初,就超越了“信息展示+广告”的常规模式,直接进入了“介入交易+物流服务”的阶段,2015年更是实现了“介入交易+金融服务”的模式转型,引入了物流服务商、金融服务商等角色,为矿用设备供应商、使用者搭建了高效、诚信、安全的交易平台。运营三年来,平台SKU (Stock keeping unit 存货计量单位,即商品唯一识别码)达49万种,会员数达2600多家,实现交易近150亿元。
中国矿用物资网在大型集团企业的深入应用,突出解决了三个方面的矛盾:
1、解决了供应业务特色服务与增值服务不足的矛盾;
2、解决供应节点多、周期长,与矿井要求到货周期越来越短的矛盾;
3、解决传统采购模式单一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平台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1、创新能源行业服务模式
从传统的分散型的多层级的供应体系,即设备制造—物资供应—需求服务模式转变为“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多模式、多点触发、多点协同的实时需求拉动供应链体系” 。
2、创新增值服务体系
以价值链增值为目标,率先推出eBBS服务体系,即能源行业“消费客户—生产客户—一站式平台服务”。围绕以设备供应链整合上下游、物流商、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源,搭建云服务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生产安全资源保障,致力于为供应链提供一站式服务。
3、规范数据标准体系
根据各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并结合行业特点,对煤炭行业物资数据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清洗与规范,共编制矿用物资、煤炭主数据49万余条。
4、优化了物流运作流程
针对煤炭及矿用设备特点,结合山东能源遍布全国的物流节点,研究开发了“矿用物资物流协同系统”,运用自动化货架、自动分拣、射频、GPS定位、现场视频监控集中调度等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提高了物流运转效率。
5、成功开展了工矿领域供应链金融服务
中国矿用物资网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了一款保理产品“融聚宝”业务,该业务采用“网站申请审核,实地业务办理”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2015年实现在线融资近2亿元。同时积极探索订单融资、融资租赁等多项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
6、打造线上、线下有“温度”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注册了“中国矿用物资网”官方微信服务号,通过微信服务号,即可完成订单业务响应、招标信息查询、竞价信息查询等实时服务,实现传统服务向移动终端过渡。达到了从订单实现、物流服务、发票开具以及付款业务的全程信息流的线上实现。同时设立了全天候400-62-10777监督服务热线,对供应商、使用单位提供贴身即时咨询、监督服务。
7、规划E-mart网上资源超市,创新集团企业供应模式
针对矿用物资领域开发E-mart平台,改变现有供应模式,缩减供应流程,实现业务闭环,进一步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实现供应管理由单一保供向监督考核一体化管控模式转变,通过E-mart平台,能源集团、矿业集团、使用单位三级主体的物供主管部门分级管理,物资采购、销售等业务全部上线运行,增加物资供应业务的透明度,增强对过程的控制。实现物资采购由单一采购模式向多元化转变,三级货物目录全部通过平台采购,多种采购方式并行。
8、建立电商人才创新管理机制
以建立“领头人—核心团队—执行团队”的三层人才创新管理机制为指引,引进清华大学教授、国家电子商务领军人才柴跃廷为公司电商发展“领头人”,在“引进来”的同时建立内部优秀员工晋升渠道,建立“外部智力引进、内部潜力挖掘”的人才发展机制。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我们在大宗商品垂直第三方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方面,有如下一些新的思考:
1、组织心智模式的复杂性对交易存在着巨大影响。矿用物资,属于大宗商品,它的交易是组织行为,三权不统一(使用权,采购权,决策权),供应链链条长,B2B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不单单是交易的在线化,或者支付的在线化那么简单。
2、不拘泥于整个业务闭环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完成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闭环的O2O(Online to Offline 线上与线下)的交易实现方式,把业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全部集中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通过这些沉淀下来的“大数据”,再来挖掘出更多的增值服务,去帮助企业、赋能客户。
3、平台盈利模式的选择,参与各方利益获取的多寡,一切以客户的价值为依据,一定是以 “有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即价值增值来衡量,打造一个生态圈,有阳光、有土壤、有水,协同作战,联合共生。
4、互联网+传统企业,在大宗商品矿用物资领域,产生了新经济体、新业态,定会孵化出新的平台型企业。通过创新的、多赢的商业模式,发挥组织的资源整合能力,旨在突破传统供应链分工的限制,供给侧和需求端直接面对(不仅仅是设备生产厂家和物资使用单位),利用信息系统的创新和传统的线下渠道,逐渐搭建立足于第三方的平台,实现三个转变:
1、从产品主导转向为服务主导;
2、实现组织整合能力的升华;
3、导入互联网技术,成为具有互联网精神与互联网习惯的企业。
在互联网+的形势下,传统企业希冀掌握互联网方法论和工具转型成功,互联网企业也看到传统产业是下一个互联网的风口(例如在一月初,五矿集团宣布联手阿里巴巴共同打造钢铁电商平台)。特别是在山东能源改建国有投资运营公司,理顺机制,搭建上下协同发展的专业化平台,一定会推动中国矿用物资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注:本文为“牛透社”首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本文链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牛透社):从年交易额150亿的B2B电商平台看2B服务的新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