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ck 是啥,估计是不少人听到这条消息的第一反应。毕竟,在一个很多企业还在用微信进行工作内部沟通的地方,人们对这款软件不熟悉还是挺正常的。不过,这款软件值得你关注一下,因为它正式推出才 2 年就已经拥有 170 万每天离不开它的用户,以及 28 亿美元的估值(今年 4 月)。
Slack 是一个企业协作软件,于 2013 年 8 月推出预览版,到 2014 年 2 月正式发行时就已经积累了 1.5 万每日活跃用户。而且这个势头只增不减,2014 年年底日常用户就超过了 30 万,一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又翻了 6 倍,到了 170 万。
如此迅猛的增速自然也引来投资人的关注,Slack 在 2014 年到 2015 年的 8 个月间就融资 3 轮,融资额达 3.23 亿美元。现在创始人 Stewart Butterfield 说,他们已经开始为 IPO 上市做准备了。
你见过图标如此活泼的企业级工具吗?
回顾 Slack 历史就知道,这家明星科技公司颇有些歪打正着的味道。最初,Butterfield 的团队只是想做一个名叫 Glitch 的大型网络游戏,但是运营不佳失败了;不过在做这个游戏的同时,团队抽空做的内部协作工具却颇受好评,这就是 Slack 的前身。
团队成员很快就把兴趣转移到 Slack 上,他们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此前没有哪一款企业沟通工具能站稳脚跟。
Butterfield 曾表示 Slack 大约只有 20% 到 30% 的用户是从 HipChat、Campfire 以及 IRC 等工具转移过来,“当我们问剩下的 70% 到 80% 的人,他们用什么软件进行内部沟通,他们回答‘什么也不用’。但很明显他们确实在用一些软件,只是没有想过这是哪种软件。”
于是,Butterfield 团队决定作 出一款专业的企业协作软件。在多次讨论什么是核心功能后,三个要素被筛选出来,那就是搜索、同步、文件分享。搜索可以减少知识管理压力,同步确保不同设备工作无缝连接,而文件分享则彻底替代了传统邮件麻烦的附件功能。
除此以外,值得一提的就是 Slack 的设计,它不像传统企业工具那样设计呆板、死气沉沉,其设计中充满了动感的色彩、优美的曲线、以及有趣的 emoji。
还比如当 Slack 官方有事情告诉你时,它会扮作一个机器人像和你聊家常。如果它希望你用手机应用时,它会这么说:“‘好吧!’你说,‘但是在手机上编辑东西就是个笑话!’不是这样的!至少在这里不是笑话!长按住一条信息:编辑吧。
这款产品的气质与其创始人 Stewart Butterfield 息息相关,Slack 并不是他的第一款成功产品,他还是图片分享平台 Flickr 的创始人。
话说回来,Flickr 的创造经历与 Slack 还有几分想像,它其实也是歪打正着的产品。2002 年 Butterfield 与妻子创业要做一款名叫“Game Neverending”的游戏,结果游戏同样没做成,但为游戏所做的照片分享系统“FlickrLive”却颇受欢迎,于是就孕育出后来的 Flickr。
由此可见,Butterfield 爱好游戏,但又对软件产品有着惊人的洞察力,这往往使他无心插柳作出有趣的产品。当然,作为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有过成功产品被收购经历的他,如今运营起 Slack 来自然是熟门熟路,这一次放出为 IPO(首次公开募股)准备的消息也不是无的放矢。
在他看来,不少公司都因为 IPO 准备不充分而导致衰败。因此 Slack 早做准备就是为了一旦进入窗口期就能够迅速迈入公开市场,否则既公开了企业数据,又无法获得融资,那么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对此,Butterfield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Slack 三个月前就在内部进行了关于 IPO 的宣传准备,并且第一轮外部审计已经完毕,基础数据分析也在建设中。他预计正常 IPO 可能会在 18 个月后到来,而如果 Slack 表现更上一层楼,可能 6 个月后就将 IPO。
Slack 的未来究竟是上市、被收购,还是索性不上市的经营下去,Butterfield 也没有决定好。不过目前 Slack 营收状况良好,而且刚刚还融资了 1.6 亿美元放在银行,从现金流看,Slack 倒是完全不用担心。
本文转载自:好奇心日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牛透社):深度解析:Slack 准备上市了,这个估值 28 亿美元的副业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