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5崔牛会年会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环节——关于内部孵化和新锐创业的话题讨论。
主持人是传说中“酷爱充气娃娃”的蓝凌软件副总裁刘向华先生。
当下是个创业的时代,对于做to B业务的人来说,其实很可能这辈子再难遇到第二次了,我们错过了PC互联网时代,但是现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浪潮,大家要赶上。
今天的话题和创业有关。几位嘉宾分别是:
畅捷通 高级副总裁 孙国平
阿里云事业部 总经理 刘松
红圈营销 创始人 刘学臣
微吼 创始人 林彦廷
兔展 创始人 董少灵
今天这个话题分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像用友、阿里这样的大型IT企业,内部是怎样孵化创业,完成从0到1、再从1到100这个过程的?另一个角度是像微吼直播、兔展,红圈营销这样从外部白手起家开始创业的公司,如果某一天碰到BAT这样的巨头来和你抢饭碗,该怎么办?创业当中的“坎”又有哪些?
兔展——董少灵
我们是国内第一批做H5生成器的,去年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呢?最早看到深圳的一家友商,给维多利亚的秘密,包括特斯拉做的酷炫的页面,这就触动了我和我的合作伙伴,这些年轻创业者的神经。当我们判断出来旧媒体的门槛很难为我们这些创业者带来一个良好的表达环境和表达机会的时候。我们在想,在社交媒体里面,这种酷炫、适合年轻人,甚至包括40岁以下的群体都乐于传播的东西,什么时候能够标准化?所以去年4月份,我们就清掉了我们之前的微信二次开发业务,开始筹划这个业务,之后8月份上了第一个内测版,9月份上了一个公测版。现在我们H5生成器,本身已经是业界第二。另外,我们为了更深度的服务企业,也做到了后面的一些媒介采买,包括一些数据监控的服务。带着这样的初衷,服务更多的创业者,降低门槛,做顺周期的事情。
微吼——林彦廷
微吼直播是中国最大的基于移动视频直播技术的活动营销平台。为什么选择去做微吼直播呢?因为以前,我们这些人都是做互联网底层数据通讯出身的工程师,最开始我们做的实际上是基于企业基于企业的视频会议系统。但是几年之后,做了大概有两三年,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儿,就是企业真正的刚需,不是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成本。我们发现这是他的一个需求,但不是他最刚性的一个需求。企业唯一的一个刚性需求就是营销。所以在微吼的平台上有大量的市场各种活动——沙龙、论坛,发布会、演讲、路演、众筹,等各种各样对外的活动。我们在两年前,一整年的活动的视频直播的量才有几百场,而我们现在一天的量就要超过两年前我们一年的量。
红圈营销——刘学臣
大家知道,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汇报——红圈营销于2015年11月13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市值是42亿。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100亿,第二个目标是100亿美金,我们把这个作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至于为什么做创业这件事呢?跟我个人有点关系,我自己做过十年营销,做过五年产品,做过五年互联网,所以最后把销售这件事当成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来抓,因此有了如今的创业。
阿里云——刘松
我来的理由有三个。第一,我负责阿里云的生态体系,阿里云现在在阿里巴巴里面是算创业公司来孵化的,本身也在一个创业阶段。第二,我要帮阿里投资观察哪些移动SaaS公司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关于投资,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关注点)。第三,我还负责加速器和孵化器,所以天天跟一些创业公司在打交道,我们想我们能给创业公司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我的三个角色。
用友畅捷通——孙国平
我在公司负责云业务。首先,如果你想创业,想换代账公司,想把你的税务筹划干的更好,你就来畅捷通。畅捷通聚集了许多优质的财务服务公司,把他们的价格降到最低,然后给大家服务。第二,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我希望能吸引到更多人来加盟这个平台,为畅捷通一百多万的小存量的企业提供SaaS化的应用(比如崔牛会的易订货就在上面)。这就是我们今天干的事情。目的是什么呢?是传统型的企业从工具性的产品向连接型的服务转型,我们要趟出一条务实的路来。
对于红圈营销、微吼、兔展,想先了解一下:你们是属于典型的外部创业,现在也算是小有成就,在圈子里也很知名了。在现在这个阶段你们回顾从当初创业到现在为止,最怕的是什么?(每个人说两个点)。第二,对比孙总和阿里钉钉这样的内部孵化出来的创业项目,你们最羡慕他们什么?
微吼——林彦廷
我觉得外部创业和内部创业最大的区别,是内部创业没有all in心态。如果你自己独立的外部创业,自己看准了一件事,就会把自己全部的的身家性命压进去,这是一个all in 心态,也是我我认为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另一个,我们知道,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有资源、团队、资金等等。但是有个最大的问题,当你选择的这个新的创业项目不是这些BAT老大们的主攻方向的时候,领导一定拿侧一级部队跟着你进攻。而当你带着侧一级部队进攻,和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火拼的时候,我认为胜负是难说的。
红圈营销——刘学臣
作为一个小企业,我们刚起步的时候,我们是从十几个人开始的,现在有1700多人了。一般的小企业在创业的时候,通常都怕两件事,一件是缺钱,一件是缺人。但是在公司还没成长起来,肯定都缺这个东西,因此我并不想多谈。作为一个创业企业,你总是想成长起来的,你总是想做大的。如果你想把它做大了,你最缺的东西是什么呢?我想说,是情怀。如果没有情怀的话,这个企业其实挺难做起来的。
对于红圈营销,我们在三个阶段有三个想法。
第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企业文化,叫勤奋务实,团队创新。发展了三年之后,我觉得企业文化已经跟不上了,得有新的情怀,就学习阿里,有了二十个字,是“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持续创新 ,敬业诚信,乐观激情”。那时候我们以这20个字作为我们第二个阶段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昨天晚上,我把企业文化价值观做了新的修改,有了新情怀。企业文化价值观改成了六个字,是“超越客户预期”。我们想,如果你的产品是超越客户预期的,那客户一定满意;你的团队会满意,你的价值观能体现出来,你的经济收益会提高;你的投资人会满意,投资人会觉得你的产品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了。如果让顾客满意,让团队满意,让投资人满意,这个公司就会慢慢地走出去。
孙总(孙国平),用友畅捷通是典型的从用友集团孵化出来,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在我们看来,上市是一个成功的表现之一。那么当初,用友从孵化畅捷通出来,一直到上市,您有没有一两个“坎”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您一定也会遇到一些困惑,相比外部创业公司来说,你会羡慕他们什么?或者他们比起你内部创业的优势在哪里?
用友畅捷通——孙国平
第一个“坎儿”就是领导的思维,这很重要(额,您说的领导,是说王文京王总么?)这个领导不是指特定某一个人(心里想:我还在打工,这个问题不要老说),这里是说领导这个角色。领导是整个团队的leader,一群人的leader。我去年很轻松,我觉得我的部门是做互联网的,我这里是最赚钱的部门。我说,你们天天花钱,然后还叫嚣着要颠覆我。
但是今年我发现,不对!这就像三体那本书里面说的另外一个意境:你思想在那儿的时候,你一定会感觉到未来;你思想不在那儿的时候,你就得过且过吧。所以我理解的是,思维很重要。这是一个坎儿。
第二个坎儿是“找对方向”,是你得做对的方向。用友王文京董事长之前给了畅捷通六个字——做对,聚焦,跑快。他说你们现在做对了,也聚焦了,马上就要跑快。我觉得“对”是非常重要的,这和你公司的方向有关系,和企业战略有关系。
从您这个角度来说,第一是领导人(管理层)的观念转变问题,思维很重要。第二是要找对事情,要做对事。刘总(刘松)您有什么观点?
阿里云——刘松
我们和用友做了一个合作,推进的时候发现,畅捷通的速度是最快的。另一个,前两天我们和他们发布财务服务平台,从云到SaaS,到把所有的代账的公司,两万多家都放进来,做成一个聚合的闭环的模式,这不仅仅是聚合了当下的软件,未来我们还有别的软件,最重要的是把那些传统的服务人员也聚合起来,这是云作为聚合器的作用。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同样在用友内部,畅捷通很快速的适应了一个内部创业的文化,我想这是很重要的。其实无论是外部创业还是内部孵化的公司,最重要的还是团队。你用什么团队来做这件事情,决定了未来的成败。阿里这么多内部创业的,“死掉”的也很多,“活下来”的也有。从马云的角度给每个人的压力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你有all in 的心态。
我觉得看创业其实就是以一个风投的眼光看人。产品可能随时改,方向也在不断地调整,这都好办。最重要的是那个leader和他带的那个班底。不管是外部创业还是内部孵化,最开始那四五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特别关键。最后回到一个最基本的点,当下市场上有精力的,刚好年龄也不错的,有创新精神的人少于可创新的空间,所以最终是个取舍的问题,是对最好的团队和对他们说不断激励的问题。这就是关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牛透社):【牛视角】模式之争:内部孵化VS新锐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