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芳草绿,也迎来了上市公司年度大考的日子,各个垂直赛道的B2B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了2019财年年报,交出了他们过去一年的成绩单。B2B内参梳理了包括A股、港股、美股等8家B2B上市公司发现,在产业互联网的风口下,增收不增利依然是B2B上市公司待解的难题。此外,在市值方面,B2B上市公司普遍不高,个别企业股价甚至经历过山车的变化,市值从千亿跌倒如今的不足百亿,沦为“仙股”。2019年产业互联网概念大热,风口之下,各个赛道的公司不仅在一级市场逆势绽放,两家垂直B2B赛道公司国联股份、摩贝化学还先后登陆上交所和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为B2B上市公司扩容。不过2019年产业互联网的热度并没有传导到二级市场,整体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备注:以上数据来自公开财报、媒体报道及官方公众号,部分上市公司(生意宝、上海钢联)已发布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绩快报(或预告),尚未发布正式公告。其中市值为4月2日收盘数据,港股、美股公司市值按当日汇率换算。
首先来看营收方面,大多数B2B上市公司都有不错表现,除生意宝负增长之外,其余公司都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幅度,其中1药网、国联股份分别增势最快,分别同比增长121.3%、95.93%。摩贝、慧聪集团也保持了40%的增长。其中上海钢联是唯一营收过千亿的上市B2B公司,卓尔智联以728.89亿元排名第二。在净利润方面,国联股份表现最为抢眼,营收高增的同时,净利润也同比增长69.34%至1.59亿元。此外,从财报中可以发现,两家美股上市公司仍处在亏损中。据公司财报,尽管1药网交出了目前为止最好的“成绩单”,但是其营收大幅上涨的同时,依旧处于亏损之中,2019年1药网净利润为-5.02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加大。另一家美股B2B公司摩贝净亏损1.9亿元,较同期亏损额收窄。此外在增速方面,卓尔智联、科通芯城净利润遭遇大幅度下滑,与同期相比,分别下降92.93%、62.4%。值得一提的是,慧聪集团在2019年亏损3.77亿元,为慧聪集团自2014年由创业板转主板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根据慧聪集团2014年以来的财报显示,2014年至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88亿元、0.53亿元、1.82亿元、2.68亿元、2.76亿元。对于亏损的具体原因,慧聪集团则表示,第一,在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下,集团高毛利的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毛利由人民币12.67亿元减至人民币9.29亿元,下降约26.7%;第二,基于部分业务单位未能达致预期业绩(包括但不限于北京慧嘉元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未能达标)以实现二零一九年度的业绩目标,本集团就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计提拨备人民币2.97亿元;第三,本集团加大资源投入,持续推进产业互联网的战略迭代及交易场景的建设。B2B上市公司不仅要承受“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市值更是心头之痛。中国的B2B电商在2015年进入了发展新阶段。Analysys易观智库报告指出,这一年,B2B电商行业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风口,获得更多资本和市场的关注。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B2B市场交易规模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83%,电子商务B2B业务规模234.2亿元,同比增长21.85%。也是在2015年,不少B2B电商公司股价达到了峰值,包括A股的生意宝、上海钢联、*ST欧浦,港股的科通芯城、慧聪集团。但在躁动的资本市场,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上述B2B上市公司在2015年攀上股价高峰后,无一例外,都遭遇了滑铁卢。如慧聪集团近两年的股价更是呈现大幅下跌。港交所数据显示,近两年,慧聪集团的股价从2018年4月4日的收盘价5.09,跌至2020年4月2日收盘价的1.27,下跌75%。卓尔智联也是面临同样的情况。2011年,卓尔发展(卓尔智联前身)登陆港交所,常年维持在1港元/股以下的水平。低迷的局面直到2015年讲起“转型故事”才开始扭转,并在2018年攀至11.73港元/股的巅峰,市值超过千亿,成为武汉首家市值破千亿的企业。大起之后是大落,2018年4月之后,卓尔智联股价持续受压,股价和市值一夜回到解放前,从千亿蒸发至如今的不足百亿,沦为“仙股”。在B2B上市公司的一片哀鸿遍野的跌声中,国联股份可谓一股清流,自去年在主板上市以来,公司股价和市值一路上涨,截止发稿前,市值已超140亿,位列8家B2B上市公司榜首。此外,受益于良好的业绩表现和未来的业务布局,资本市场对国联股份的未来也持乐观态度。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整体看起来,B2B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在产业互联网的风口下,B2B电商行业未来的前景仍然乐观,因为像淘宝、京东那样的B2C、C2C模式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而B2B目前还只是发展期,仍未进入成熟期。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B2B内参):产业互联网风口下的B2B上市公司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