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2018年10月25日,由中信出版集团打造,顶级合作伙伴百信银行支持的“2018信睿论坛”——新技术革命与人类共同命运活动中, 郝景芳进行了“用科技的力量助力共享教育”主题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发布。
嘉宾简介:郝景芳,知名科幻作家,雨果奖获得者,儿童通识教育品牌【童行学院】创始人。
笔记达人|飘过
封图设计&责编| 浮灯
第2646篇深度好文:4087 字 | 15 分钟阅读
活动笔记•未来趋势
本文优质度:★★★★★ 口感:黑森林
笔记君邀你,阅读前先思考:
今天的孩子,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对了应对未来,今天应该有怎样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一、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对于智能时代的教育,我们应该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很多时候,对于教育应该如何做,要基于我们对于未来时代的预测,因为孩子是今天的孩子,但等他们长大后,步入的却是未来的时代。
如果说我们对于未来的判断是有问题的,那么我们给孩子的教育、做得准备很可能是有问题的,所以我先从对于时代的一个简单判断来讲起。
其实,未来时代会是什么样子?我是不确定的。
任何拍着胸脯打包票的说法,都是不负责任的,尤其是科幻小说家,经常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误判断。
所以对未来的判断不能做得非常具体,说机器、人类会怎么样,说得越具体越有可能是不对的。
我们要看的是,历史趋势中有哪些宏观的东西是相对准确的。
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时代,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在变化,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家庭结构等都在变化。
但是这个趋势一定是确定的。
在人类最早期采集狩猎时代只有两个身份,采集、狩猎,还有在家里面看小孩子。
到了农业时代,已经分成士农工商四个身份。
到了工业时代,因为有了工业的存在,我们现在的GDP里面有制造业、建筑业、批发物流、交通运输、各种各样的商业行业,人类整个就已经分成了很多行业。
每一个时代大的变化,身份、职业、行业都是指数级的增加。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信息时代的边缘,智能时代的边缘,一些萌芽已经出现。
在现有的实体工业生产的基础上,我们叠加了一层信息、知识、智能行业。
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生产、知识付费、交流网络、信息传输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在信息时代新产生出来的行业。
它们大大地丰富了职业的多样性。
我相信,人类进入下一个时代的时候,其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但是一定会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多种多样的人的身份,这是确定的。
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大的背景之下,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去做?
二、通识教育
我今天其实很同意赫拉利教授的一个判断,未来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的流动性也一定是增强的。赫拉利今日演讲:每过10年,你都要接受再培训
我自己觉得这应该是我们对于未来最重要的判断。
我们让孩子去面对的未来,一定不是某一个我们想得特别清楚、特别具体的未来,而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化、发生迭代的未来。
我们让孩子具有的能力,应该让他能够从容地应对这一变化。
所以要是跟我说,今天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什么?到底是学科学重要还是学人文艺术重要?基础教育到底应不应该学?这些都太具体了。
我觉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回到教育本身,不是拷问这些内容。
教育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在父母身边成长这么长时间?
任何一个小动物可能在父母身边待一小段时间就自己独立去觅食了。
但是我们人类,在这么有限的一生中,父母要养育孩子这么长的时间。
我们需要用十几年时间才能够整个成熟起来,才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对于人类这个物种来说是不是很浪费?我们能不能两年就进化出一个成熟的个体?
其实不能。因为和成年人在一起这么长的时间,是孩子的大脑、智力得到发展的最好阶段。
教育就是在这样一个阶段,让不成熟的个体对他的人生做好准备。
所以在我来看,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传递任何一个学科现在的知识,而是让孩子能够对他未来的人生做好准备。
所以我的两个判断是:
一,未来的时代一定是快速发展变化的,有更多更多的多样性的职业、身份、工作。
二,教育应该回归到本质,就是让一个人对于他自己的人生做好准备。
结合这样两个判断,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其实从根本上思路应该发生变化。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明确告诉你一些结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你就应该这样做。
而我们未来的教育,最重要的,其实是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教会孩子去发现世界是怎样的,教会他去思考我应该怎样做。
过去老师直接告诉你,现在有哪些职业,你要成为一个科学家、工程师,你要学习ABC。
一切都是别人把答案、结论告诉你,你就是负责学就行了。
但是在未来的时代,多样性的变化使得我们没有办法告诉他这么确定了。
快速的变化可能使得他还没有学会就已经过时了。
在未来的时代,我们从教育的本质出发,也应该让他自己能够对他自己的人生做出判断。
所以,所有的这些都加起来就意味着:
教育一定要从最开始告诉孩子该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给出他自己对这个时代的判断。
以及如何在他对这个时代、对这个世界的观察的基础上,自己做出对人生的思考和选择。
这种让他能够自己思考的能力,才是我们整个教育最应该让孩子所具备的能力。
这种能力我们在现在的教育里面是不太提倡的,甚至有的时候会有所压制的,就是孩子你别自己瞎想,你也不许做出选择。
但是在未来,我相信这种自己去思考时代、自己去判断世界、自己去做出选择的能力,会是一个人的刚需。
没有这个能力,在未来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人一定会茫然至死。
他的郁闷、迷茫,一切的心理问题都会出来,最根本的问题是他自己不能够做出清晰的判断。
这就是赫拉利教授今天讲到的说故事的意义。
一个人必须能够自己对这个世界讲出故事,他才能够去处理这么多信息,他才能根据这个故事对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才能够活一个好的人生。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意义,就应该是让一个人能够发现自我、探索世界,就是这么简单的八个字。
所以我们其实会重新定义学习,以及重新定义知识。
学习是什么?
学习并不是记忆,不是别人告诉你一些知识你记下来。
学习是一个人去思考我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样的,我是什么样的,我如何在这个世界里面生存?
在这样一个思考过程中,从零开始变成一个有判断、有思考、有选择的成熟的个体,这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就是学习。
一个人对于“我要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样问题的进行思考时,他自然要接收很多很多的信息,他要处理这些信息,这就是一个自然的学习过程。
这时候需要的教育就是通识教育。
有人问我通识教育是什么?
是不是就是现在各个学科教育摆在一块就是通识教育?不是。
通识教育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所有的知识都放在一个整体的框架里面来看待。
也就是说知识并不是只是为了一个技能,说铁匠的儿子学了打铁就去当铁匠。
我们是在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框架里面去学习知识,也希望孩子们能够从宏观整体上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他的人生。
三、共享教育
我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共享教育。
这是我今天下午另外一个要分享的内容,就是如何用科技更好地去助力我们的社会。
为什么提出共享教育这个概念?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共享物品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伪概念,因为很多物品不可共享,并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物品被共享。
但是教育或者说知识,在很多时候可以更广泛地传播、相互之间共享,我来享受这个知识不会影响你去享受这个知识,以及我们在共享过程中可以带来更多的知识。
所以我们提出共享教育的概念。
我们在网络上推出在线学习的内容,通过在线的知识共享,让更多可能在现实中缺少资源的孩子,能够更好地享受到这样的在线知识和内容。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们线下也开启了一种共享模式。 在毕节山区,我们做的一个幼儿园项目,给山区的孩子提供一些教育方案,包括读书、材料、玩具等等,还有详细的教案。 我们会给到乡村幼儿园的教师,让他们把这样好的课程内容给孩子,孩子们非常非常感兴趣而且做得很开心。 但是我们觉得,仅仅是给到一些实物还是不够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发生。 所以我们现在利用科技的手段,让我们自己的老师和山村的老师进行密切的沟通,进行线上的辅导。 并且我们把同样的教案内容给到城市里面最优质的幼儿园、教育集团,让他们也来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并且让山村和城市幼儿园的老师来共享一些教案。 并且不仅仅看录像学习,我们还在探索用网络的方式把这样的教师连接在一起,能够让教师互相学习。
如果未来通过网络,能够把更多好的教学资源连接在一起,把教师连接在一起,能够通过网络给予山村幼儿园的教师更多的在线指导和帮助,他们的水平一旦提升,这一定是一个更长期有效的教育的影响。
所以我们觉得共享教育一定是一个互助的,是资源分享的,是能够让人有长期增长效果的。
这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一些内容,我觉得在未来的时代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必要的?
一定是让一个孩子去学习如何思考自我,去如何看待整个世界,有了这样一种贯通的思维方法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提出通识教育。
第二个,我们如何把这样好的教育内容能够分享给更多的人,所以我们在线上用学堂的共享方式,在线下给贫困地区孩子的教师以干预和教师连线,让这样的教育资源内容进行共享。
这就是我自己对于未来时代该如何发展教育,以及我们如何用科技来助力教育的一些思考,谢谢!
*文章为讲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部分PPT来自演讲嘉宾PPT。
笔记侠好文推荐:
赚钱的方式,决定了赚钱的量级
赚钱的方式,决定了赚钱的量级(下篇)
异类华为
异类华为2:班长的战争
看完了,给笔记侠点个赞再走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郝景芳:告诉孩子结论,不如教会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