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2018年9月8日,由知室(ID:zhishishiyanshi)举办的共生课堂001期上,六位顶级思想者跨界讨论了“共生”大趋势,北京大学教授王登峰进行了 “论中国人的人格”的主题分享。笔记侠作为内容传播合作方,经主办方审阅发布。
封图设计&责编| 智勇
第2522篇深度好文:4192 字| 6分钟阅读
全网首发·文化生活
本文优质度:★★★★★ 口感:巨峰葡萄味
笔记君邀你,阅读前先思考:
我们为什么对人格感兴趣?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精神病人?
中西方为什么有文化差异?
在现代社会急剧变化的过程中,每一个人是什么样子的,决定了他会如何处理跟他之外的他人和世界,以及他跟他自己的关系。
一、对人格感兴趣的根本原因
你怎么看待、对待你自己?你怎么看待、对待其他的人?你怎么看待、对待这个世界?
由此反映出来这一个人的所有特点,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
为什么全世界都对人格感兴趣?
其实对人格感兴趣,是每个人内在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用一种既全面准确,又非常简洁的语言去描述别人。
我们需要简洁、全面又准确的去描述他,描述他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我们能够去理解他,而理解背后最终的原因,是我们需要对周围的人能够有预测能力。
我们也需要对我们自己下一步,明天几年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也需要对自己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充满自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对我们自己以及对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将要做什么,将要对我们做什么,将要对外界做什么,是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的。
如果我们失去了这样的一种预测能力,那么我们就会陷入一种无边的焦虑之中。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精神病人?
因为我们对精神病人下一秒钟,他会说出什么话,他会做出什么表现,我们是无法预测的。
这就是我们对人格感兴趣,研究人格的根本原因。
既然人格是为了描述一个人,那么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当我们要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特点的时候,我们可以罗列出她无数的特点,这是无法满足我们要简单快速、全面和准确描述一个人。
于是科学家就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于是就有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行为主义的理论。
但是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理论家个人的经历,对他的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这些理论家都是想作为一个全面的人格理论提供给世人,但是后来的实践反复证明,这些理论并不能解释每一个人的行为,于是人们就需要一种科学的手段去探讨一种新的人格理论。
于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场人格领域的革命——词汇学的研究。
二、词汇学的研究
我们要描述一个人的整体特点。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先把这个人所有可能出现的特点全都搞清楚。
那么人有多少个特点呢?
在1934年版的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里,用来描述人的特点的形容词有17000个,也就是用17000个英文形容词,就可以穷尽人的所有的特点。
于是1935年,有两个美国人傻乎乎的把这17000个英文形容词进行反复的简化,反复的研究分析,最后得出了西方人的人格维度。
这个人格维度是个什么概念呢?
假如说17000个人的特点,像浩瀚的海洋,那么要变成维度,其实我们要想描述大海中的任意一个点,只要提供两个数据——经度和纬度。
17000个人的特点需要几个维度来界定,西方人发现只要用五个维度就可以了。这也就是西方人的五大人格维度。
这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所有用来描述人的形容词挑出来进行统计分析,进行不同人的评价自评和互评,然后找到一个内部的规律,这个内部的规律就是由五个维度来构成的。
就像用经度和纬度定义浩瀚的海洋一样,用五个维度可以定义整个人的所有特点,这就是人格的维度。
西方人的五大人格模型里边,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1.这些所有的人格维度都很少带有评价性,都是客观的描述。
我们在日常跟西方人的交往里面也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当你问到他对一个人和一件事的评价的时候,他往往首先告诉你的是他对这个人或者这件事情的客观的描述。
当你再追问的时候,他才会说他自己个人的观点,这在他的人格结构里面表现得非常的明显。
2.西方的人格维度,每一个维度都是清清楚楚的,内部高度一致,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交集。
那么同时西方的心理学家在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之后,他们觉得这应该是放置四海而皆准的,所以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都去反复的验证,而且验证的结果也真的都是五大维度。
西方人得出的五个人格维度,是从英文形容词挑的,由西方人对每一个形容词在人身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之后,得出来的五个维度。
那么中国人是不是也是五个人格维度?
我把现代汉语词典里边所有的描写人的形容词全部挑选出来。得到了7000个中文的形容词,比英语少了1万个。
然后我们就对这7000多个中文的形容词,按照西方人的路径,最后得出来的是中国人的七个维度。
这七个维度在共同点上,跟西方人有明显的区别。
1.中国人在去描述一个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做评价,评价和描述的最大的区别,评价需要的词是非常少的,而描述需要的词汇量却大得多。
2.西方人是五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是相互独立的,而中国人需要用七个维度。而且这七个维度之间又有很多的交集。
换句话来讲,要描述一个人,西方人最少可以用五个形容词,而且这五个形容词都是相对独立的。
而中国人要描述清楚一个人,至少需要七个形容词,而且这七个形容词之间还有很多的交集。
就从这样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看到,要描述清楚一个中国人比描述清楚一个西方人要复杂得多。
三、中西方人格的差别
其实中西方的人格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的根源在哪里?
人格这个词里的“格”是什么意思呢?
从它的字形来看,上面的部分是一只脚,脚趾头冲前,下面那部分是一个洞穴的口,也就是到达的意思。边上放一个木字旁,就是一棵树所能够到达的地方。
所以“格”这个词的本意是指这个树的外在形状,后来又进一步引申为这个树的内在品格。
因此讲到人格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他的内在品质。
我们通过看一棵树的外貌,能不能直接推测它的内在品格呢?
能,但是比较难。
我们至少要看一年才能看到这棵树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我们还要看这棵树长在不同的环境里面,不同的阳光水土,他的长相如何,我们才能够决定这棵树的内在品格是什么。
那么我们由此去推断,人的外在表现和他的内在品格也并不是一个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且人比树更容易伪装。
在人的行为里边,人的内在品质不能简单地通过外在表现来推断,所以中国人才说日久见人心,需要很长的时间,你才能了解他的内在品格。
那么西方的人格又是什么概念呢?
拉丁文的原文是面具,是演员戴的面具,演员戴的面具就界定了这个演员他的角色以及这个角色的内在品质。
戴上面具走上舞台,你的所有的外在行为表现跟你这个角色的内在品质要高度一致,因此看到了面具就看到了这个角色,就像中国京剧的脸谱。
因此,西方人讲的人格也有外在表现和内在品质之分,但是外在表现就是内在品质,它是可以直接对应的。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人格的内在的特点和人格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品格之间的关系,中西方是有明显差别的。
随着文化的交流融合,西方人也开始慢慢学会了中国人的含蓄。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会含蓄?
1. 性善论
我们的外在行为表现一定不能表现出不好。
尽管我们很多人内心有不好的想法,但不能让别人知道,因为一旦让别人知道我们不是好人,在中国文化里面就等于不是人。
所以我们的内在和外表之间,我们内在的东西,特别是不好的东西绝对不能表现出来,我们内在的好的东西要放大几百倍表现出来。
2. 礼乐文化
礼教
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年龄学识要有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说礼教就是约束一个人的外在行为。
乐教
而乐教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这种艺术的形式,让你自己在按照社会的规范去做出外在行为的同时,还能够达到内心的和谐。
当我们失去了乐教,只有礼教的时候,我们在外部的约束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能克制自己内心的焦虑,这个社会还能够正常的运转。
而当我们内心的焦虑急剧的膨胀,外界的约束开始降低时,我们各种自私不堪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表现出来了。
这应该说在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按照刚才讲的中国人的七大人格维度,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个大的方面:
自我指向、人际指向和事物指向。
1. 自我指向一方面追求卓越,另一方面又追求和谐。
2.人际关系指向一方面是暖,暖实际上就是追求和谐,另一方面是热,热实际上只是追求表面的热情,其实是相对比较冷漠。
3.事物指向一方面是谨慎,一方面是敏捷,就是你要快速成功还是不出错。
而大学生的人格特点里面,在整个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人群里面是最少的。
追求卓越,热情有余,而真诚不足;强调快速做完,而不是谨慎;这正是西方文化的特点,而有这样的特点的人,最多的也是大学生。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类比,在中国的文化里面,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中国人受到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年龄越低,影响越大。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中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交流碰撞,越来越多的融合。
我们如何在保有自己传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去拥抱这个世界上所有伟大、所有先进的文明,让我们的中华文明能够在这个急剧变化的世界中保留我们的本色,同时又能够自如的应对。
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当今社会文化学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主办方简介—— 知识实验室,简称“知室”。 其定位首先是陈春花思想实验室,旨在帮助企业“学习真知识、采用团队学习模式”,让管理研究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源自全球最大的学分课程平台——智慧树网,知室具有一套经过时间检验的真知识和好方法,并积聚了以北大为首的各知识领域好老师资源,致力于通过在线课程和线下共学活动,唤醒对知识的确信,激活人人潜能,实现共同成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笔记侠好文推荐:
走正确的路,哪怕慢一点
融资5.78亿美金,姚军红说穿越至暗时刻总要有底牌
《韭菜的自我修养》:李笑来首次整理公开自己的投资原则
你在朋友圈晒的,就是个人品牌
笔记侠新课推荐:
(点击视频,看冯卫东说定位)
看完了,给笔记侠点个赞再走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为什么日久,才能见人心?| 论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