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2020年12月22日,苇草智酷举办第四届互联网思想者大会暨《2050:未来议程》(2020)发布会。 分享嘉宾:姬少亭,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
注: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 笔记达人|管管 责任编辑| 智勇审校| 金木研值班编辑| 君莫笑 第5407篇深度好文:3922 字 | 8分钟阅读
科技人文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类”?
未来的世界将是什么样的?
《神经漫游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科幻小说,作者是威廉·吉布森,他曾说过:“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
所以我希望透过科幻让你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为什么要从科幻来看待人类的未来?因为科幻最重要的内核是人与科技的关系的一种思想实验。
科幻不是预言,而是想象人类未来无数种可能的一种思想实验。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科幻中看到无数的可能,我们看见的是未来的万花筒。
透过科幻漫长的历史,我们可以看见今天的我们到底选择了怎样的未来,我们今天又正处在科幻历史中的哪一个阶段。
一、人机交互将改变人类哪些特征?
在科幻中,人机交互改变了人类哪些特征?
1.新语言的诞生
在未来真正实现脑机接口后,未来的新语言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而是数据传输。电影《黑客帝国》中有一个场景:有人把武功秘籍通过脑机接口输入给主角。这个武功秘籍就是新语言,可以把脑内的东西作为一个包传输给别人,这比通过语言教强太多了。
2.改变空间
人们可能觉得科幻是由文字或影像来承载文学或电影的,但并不是这样的,科幻是一种思维模式,可以被任何一种载体表达。像VR这样的新载体给了科幻一些新空间,在VR中可以呈现与今天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① 改变空间和时间
在《头号玩家》中,每一个人戴上眼镜就可以进入新空间,主角在小破车里戴上眼镜后进入宏大的世界,巨大的工厂里面有无数人戴着眼镜奔跑,但在现实中他们完全处于不一样的世界。
不仅仅是他们把意识想法投射在游戏中,游戏也改变了他们现实空间的肉身状态。空间的意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跟你可能完全身处不一样的现实空间,但因为我们的理解和赛博世界,我们所处的真实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笔记侠注: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概念,指在计算机中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
② 不同空间叠加
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空间完全叠加在同一个空间中,也可以在同一个小空间中诞生无数新空间。
3.改变身体
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是卡梅隆监制的新片,电影讲述了一个科学家在垃圾堆中找到了被遗弃的少女的头,于是给她组装了新的身体。
如今人们可能觉得把自己变成像阿丽塔那样的赛博格是令人恐惧的,把胳膊换成机械臂也是异化的存在。
但如果这是逐渐形成的,是一点一点进入身体的,很多人便不会诧异了。(笔记侠注:赛博格,Cyborg,人类与电子机械的融合系统)
在医疗方面,科技让很多器件部件进入到我们的身体。这一改变是逐渐形成的,人们并不讶异身体被改变。
生活中,手机几乎已成为我们的器官。手机成为一种剥夺我们所有时间的存在,在当今许多学者和科幻小说中,大家一直疾呼不要让它剥夺我们的时间,而它还是存在。人们即使意识到,也没有办法摆脱它。
① 意识上传与脑机接口
一旦我们真的与机器发生结合,不仅仅是肉体,而是思维方式也与机器进行结合,人类将会彻底改变。
当我们上传了意识后,人们并不会进入到一个与今天一致的新世界中,情况将完全不同。在《黑客帝国》中,机器为人类设置的1999年的世界在科幻中是极其罕见的。
假如有一天我把意识上传到空间中,我成为千叶城中的城市牛仔之后会是怎样的?那里的地面不再是地面,天空不再是天空。这在科幻中的意义并不是告诉我们未来有一天一定要做这件事情,而是这件事情到来将会怎么改变我们。(笔记侠注:“千叶城”来自《神经漫游者》中的伤心千叶城部分)
② 弗兰肯斯坦
工业革命后,人们对科学充满了幻想,觉得科学可以改变一切,这就是科幻中思考人与科技之间变化的开始。《弗兰肯斯坦》诞生于1818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科幻小说,书中的主角弗兰肯斯坦用不同尸体的各个部分拼凑成了一个巨大的怪物。
我们今天也正在制造新的物种,可能是多种多样,可能是完全不同于我今天的思考,可能完全走向不一样的方向。
不管是改造身体、基因,还是改造自己的一小部分,还是每天刷微博被微博上其他人的言论洗脑,这都是制造未来不同于人类的新物种。
4.改变人类的关系
① 社交网络
人类的改变是不可阻挡的,那有什么契机能保存自己?不可能,保存的永远是物种和文明。
人类的社会关系是除了肉体特征之外非常重要的特征,在新的网络关系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也许你过去生活中交往的人不超过50人,但如今你的微信好友数可能已经快要爆棚了,微博上关注的人也有可能不少于1000人,这个数字在过去人类原始交往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过去我可能与这个星球上某个角落的某个人永远不会发生关系,但微博数据流把我说的某句话推到他面前,他觉得不对,于是开始攻击我。
新的社交网络也在改变你亲密的关系,当你把时间和生命花在其他上面,你跟你家人关系是否已经发生了改变?过去一年中没有什么时间见到父母和朋友,今天可以用视频,不管是促进还是倒退的,总之已经产生了巨大碰撞。
与此同时,还想提醒大家一件我听了之后觉得很恐怖的事情:在你刷微博和打游戏的时候,旁边可能全是AI和托儿。过去,科幻小说认为人工智能太高级了,很少这么预言大规模取代人类的情况,也不觉得人工智能会做这么无聊的事情,但也许这正在发生。
② 大数据
《疑犯追踪》是红极一时的美剧,讲的是利用大数据去分析和预判罪犯。用大数据分析和预判人类的行为是不是真的有可能?是不是真的有可能通过摄像头和网络数据预判谁会去犯罪?而这种观察本身是不是就存在道德问题?这样的观察是谁赋予的上帝视角?
在这样一个世界,不经意间所有数据都不属于你了。所以经济学家和法律人士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今天的大数据到底属于谁?属于科技公司还是属于你自己?
③ 大型游戏
我们现在能够想象到未来世界的景象,大多都是科幻电影或者科幻游戏提供的。为什么未来景象越来越多出现在近年来的荧幕或者大型游戏中?因为大家越来越熟悉这样的变化,我们需要疯狂地想象赛博空间有可能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未来机器人对人的改变
1.对机器人的认识
过去科幻小说中的很多机器管家希望成为人,像美人鱼的故事那样逐渐变成人,还有机器猫、WALL.E这样充满热情的机器人。以前,“人与机器人”的话题,只有科幻迷才会探讨,而现在,这个话题走进了人们的茶余饭后。
在一些科幻迷眼里,当今的教育机器人和家庭陪伴型机器人的广告是很恐怖的,因为广告里面宣扬机器人陪伴,跟过去科幻电影中讲述机器人在剥夺人类关系几乎是一致的。
电影《ROBOTFRANK》可能代表了机器人与人类最迫近的未来,里面讲述了一个老爷爷不愿意去养老院,他的子女送给他一个机器人。
FRANK这个机器人的所有行为不像过去科幻中充满感情的、可以流泪的、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那样,而是说话听起来没有感情,与SIRI、小度一样。
但是老爷爷越来越听它的话,最后他们两个形成了非常坚固的友谊,一起当飞天大盗去偷东西。最后警察找到他们,FRANK说我是一个机器人,把我送进熔炉都没有问题的,细思极恐。
2.对世界的理解
人发生最大的改变是看世界的眼光完全不同了。在这个基础之上,人类将会重建世界,今天的世界是基于我们今天的认知所建立的,明天的人类不会用我们今天的思维方式建设世界。
人的定义将会被改变。人在逐渐改变的进程中,今天的我们认为过去哪个时刻的人类不是人类了呢?未来的人类会觉得哪个时刻的我们就是原始人了呢?
3.人类的价值将逐渐被AI取代
人类的价值逐渐被AI取代。也许AI会跟你进行沟通,但它只是个普通的托儿。
威廉吉布森说:“屏幕之中另有一个真实的空间,这一空间人们看不到,但知道它就在那儿,它是一种真实的活动的领域,几乎像一幅风景画”。
正如宇宙中没有上下,赛博世界将不会遵循现实中的物理规律,也不会再是虚拟“现实”。未来不再是虚拟现实了。
4.对真实的理解
什么是真实?选择红药丸还是蓝药丸?这个拷问太强烈了,我们对真实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非常推荐大家去看一下VR的景象,现在VR中有很多艺术作品是非常粗糙的,一看就知道它是粗制滥造的动画。但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当你进入到粗制滥造动画中就接受了这个世界,你的大脑很快告诉你这就是真实。
(笔记侠注:红药丸和蓝药丸是《黑客帝国》中给男主的选择:吃下红药丸便回到真实世界,吃下蓝药丸则继续留在虚拟世界)
5.对造物与造物主重新认知
有段时间一个投AI方向的投资人非常焦虑地问我,自己做出来的AI可能很快速地经历千年,那么AI会怎么看待他?我说你提了一个好问题,但充分表现了人类的自大。
在《异形:契约》中,被制造的人称造物的人为父亲。而我们怎么看待自己创造出来的“物”呢?人类一旦开始高傲就是堕落的开始,被创造出来的生命并不需要低于造物主,绝对不会是附属,未来他们不会仰视我们的。
三、结论
重建的世界会基于完全不同于今天的认知,由那些我们认为不是人类的新人类所创造,他们的双手很有可能是二进制的。人类的改变是没有可能被阻挡的,只是说站在今天我们看到未来历史的无数分岔中,我们有可能踏进哪一条河。
今天的话题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可能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选择去往什么样的方向。
最后用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对话: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苇草智酷(全称:北京苇草智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由长期从事互联网前沿思想、人文、科技,和投资领域的专家所组成一个的思想者社群组织,其前身是已运营 5 年的互联网思想者社区—网络智酷。
苇草智酷秉承“让天下思想者连接起来”、“让思想流动起来”、“让思想直立行走”的主旨和愿景,在泛互联网思想领域中,立足全球视野,总结中国经验和智慧,提炼中国主张。
企业咨询|企业内训|线上、线下企业大学
课程团购|定制化培训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企业深度学习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透过科幻,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