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本文为中国青年出版社书籍《不败销售》书摘,笔记侠经中国青年出版社授权发布。作者简介:高桥浩一,TORiX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客户面前记住“先倾听”的原则,成交率一定会大大提升的。会提问的人,不仅能得到客户的真实想法,还能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取得信任,大大提升成交率。今天,给大家介绍两套提问策略,分别是面对首次拜访的客户,能开启合作的“基础提问”和面对已熟识的客户,能增强伙伴关系、促进成交的“解决问题的提问”。学会这两套提问策略,即便是销售新手,也能在成交之路上狂奔。
当我们面对首次与之谈话、戒心很强的客户时,需要先从基础提问开始。基础提问分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都做好,就能为你与客户的合作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初次谈话时,消除现场的紧张气氛,就能拉近与客户间的心理距离。经常有人说破冰时要讲些有趣的故事,让气氛变得融洽,或是不能谈论天气等等,但是,谈话的内容不是固定的,只要话题是自然而然的就没问题。留心日常举止,让人有信赖感——注重商业礼仪,不能让客户感到不舒服。
主动自我披露——尽早让客户了解你的公司,以及你的简单背景,那么之后的对话就会变得顺利很多。
表达对对方的兴趣与关心——可以从客户的公司或眼前的负责人切入,从公开的信息中寻找合适的话题并表达兴趣或关心。
第二步,双向说明——边说明边不断确认客户的理解程度。如果在与客户进行沟通之前就给出正式提案,那么产生信息分歧的可能性就会变大。因此,要在充分听取客户的意见后再给出提案。当客户处于戒备状态,大概率会表达:“首先请说说看贵公司可以做什么,优势是什么?如果不问清楚这些的话,我们也不能给出什么信息哦。”所以,首先应该简单说明本公司的业务、业绩和概要等,再试着进入听取客户意见的环节。但是,不能忽略客户只进行单方面的说明,要时刻关注对方的表情和语气,还要注意时机,确认对方的理解程度,这样才会减少信息差。如果用资料进行说明,要观察客户翻页的动作,同时结合说话的节奏,偶尔抛出问题,注意要进行双向的沟通。一见面就单方面地介绍会让客户认为如果需要理解资料,那不如我自己来看,觉得浪费时间,直接翻到写有结论的最后一页。所以,要合理运用“双向说明”,避免自己的介绍被客户视为单方面的强加行为,从而实现愉快的交流。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有可能客户会先发问。我们不能忽略客户的问题,更不能打断客户,而要真诚地回答客户的提问,在此基础上进入倾听模式。
在发挥提问力时,重要的是让客户感觉到这个销售员容易沟通,要点在于给客户的回答。如果客户能感觉到这一点,那么他就更愿意倾听。特别是在还未建立合作的客户的访问中,如果我们不认真回答客户的问题,只顾着自己提问,就会损害我们在客户心中的印象。认真回答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听到客户的弦外之音。例如,客户问到贵公司的优势是什么时,需要预想一下客户内心的几种考虑:回答完客户的问题,轮到我们提问了。关于客户方预算、对己方的心理排名等问题,其实很多问题都很难直接问出口,即便唐突地问出来,也难以得到对方真诚正面的回答。这时,你就需要一个漂亮的“开场白”——简单又有效的一两句话,引导出客户的真实想法。
有时候因为一些限制条件和前提,没法问出重要的信息。例如:虽然自己公司的提案比其他公司价格高了许多,但品质上很有自信。即便这样,关于品质方面还是没法得知客户的意见和想法。这个时候,就可以试着问“假设没有预算这个限制,您对我公司的提案有什么建议呢?”这样就更容易得到客户的真实想法。公司员工个人评价如果被当作公司意见的话,就会产生麻烦,因此客户往往会控制自己的话语。这种情况下,销售只要说一句“个人意见也没关系哦,说说您的看法”,就会降低对方的回答难度。例句:“希望能对贵公司愿景的实现有所帮助,我想问一下……”
在问一些微妙的事情时,为了不让客户质疑、抵触,需要我们提前传达问题的意图,这样,有利于客户更加具体地回复。如果能够顺利切入开场白,就能够得到详细的客户背景信息。得到了以前不了解的隐藏的背景信息,就知道了客户要实现的目标和需要做的事,未解决的客户的烦恼,以及有关竞争对手和公司内部的信息等。学会了切入式的倾听,就可以进入第三个环节,深入地倾听。实践深入提问之前,首选要了解谈判中的提问的金字塔结构: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顶点,分解后的各个细节信息分组作为支撑的理论构造。越接近顶点,越是高度抽象的信息,越接近末端,就越是具体细分化的信息。“还有别的吗?”——最后通过侧面提问可以有效找出遗漏的信息。简短的一句深入提问便可以再次将话语主导权放回到对方身上,还能引出对方没说出的话题。这是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不断练习来掌握的。人们经常会说只有销售员在说的商谈是不会顺利的。我们需要把更多的话语主导权交给客户。让客户表达,增加我们的倾听时间,也是很重要的。所谓“积极倾听”,就是真正关心对方所说的内容。建议如下:
偶尔说一句:“啊,原来如此,您说的是这个啊……”这样的概括,也能让客户感到这个销售员是懂我的。积极倾听能促使客户多表达,它发挥着与深入提问同等的效果。我经常把积极倾听表达为看不出提问的提问。和善于倾听的人说话,会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对于不擅倾听的人,经常会有不知不知觉自己又说得太多了的烦恼。在角色扮演练习中,很多人通常因无法忍耐现场的沉默,为打消不安就先将自己想到的话都说了出来。的确,沉默很尴尬甚至可怕,但是在沉默的时候,客户也许正在整理思维。
第四个环节:验证假设,确认要点,进行具体化地“打听”。当客户讲出他的情况之后,我们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明确。当你想要确认或验证你的假设时,便是运用第四环节的好时机了。通过深入倾听,进入让对方开口说话的模式,自然地,谈话就会变成客户比销售说的多,也能从客户那里了解更多信息,到商谈的后半部分,销售员就要开始验证假设和确认要点。“贵公司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呢?”这是个可以让客户自由回答的提问。尽管听起来是个正经问题,但如果客户没有认真考虑,就没法很好地回答,这就降低了谈话的效率。“有条件的开放式提问”在这种情况下,会更让人更易回答。例如,添加最近一个月这一条件,便可以让客户进行具体的思考,能帮助双方展开深入对话。还有一种让客户有紧迫感的限定式提问——“有选项的限定式提问”。例如,销售说:“...贵公司关注的问题是这样,不知我说的对不对?”只有是与否选项的提问,会让客户觉得“嗯……好像不是这样的。”然后谈话就会卡住,再得不到更多信息。这时,就需要适当增加选项。更多的选项不仅能够弥补对方的暧昧或不完整的回答,也能找到关键信息,因此也被称为“探索式提问”。因为更多的选项不容易随时想到,所以需要销售人员角色扮演时进行反复练习。灵活运用“有条件的开放式提问”和“有选项的限定式提问”这两种提问方式,就一定能获得更多信息。核心提问是指以愿景•目标、达成目标的手段•方法为内容,将焦点放在客户应有的姿态和理想与现实上,从客户的困扰与课题等核心信息入手的提问。如果对目标•愿景和理想进行深入提问,比如“为什么要设定这样的目标呢?”“实现愿景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障碍?”在客户的课题里,需要提取核心信息。例如,当客户说“这是上级领导定下的目标”时,不要立刻回答“明白了,之后我会带来相应的提案”,而要通过核心提问“为什么要设定这样的目标呢?”从客户那里获得更深入的信息。“核心提问”的最大的优势是,尽管客户已经跟别家公司达成了合作,也还有机会获得重新提案。为什么呢?因为客户对现在的合作方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在我十多年前创业的时候,接手的都是需要新开拓的案件,所以在客户已经有合作对象的情况下,也一直在努力寻找机会。我最常用的表达是,“您已经和其他公司达成合作了,应该也还有想跟贵公司合作的其他公司,为什么要把提案的机会给初次见面的敝公司呢?”这样的对话会为后面的合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对于戒心强的客户,尽可能的在沟通中倾听、理解,实践上面四种基本提问环节就可以了。
如果在提问问题的同时想要成为合作伙伴,就要更进一步开启“解决问题的提问”——针对客户公司想要实现的目标,制定并展开提案。顺利实践的话,成单率将飞跃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提问”的最大特征,是针对客户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确认问题的重要性之后,再给出本公司的提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关键信息是从客户身上获取的,不要单方面把提案强加给客户,只有靠近客户的真正需求,才有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式提问的技巧关键在于:面对那些平时不太轻易透漏信息的客户,在深入挖掘问题的同时,作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合作搭档,展开更深层次的讨论和对话。在这一环节,首先需要持续进行对话,营造双方积极沟通的氛围。双方的氛围一旦形成,就尽快向客户提问,从而掌握客户所处的立场和状况。
用这样的方式提问,可以确认客户对自身现状的满意度。例如,得知客户刚发表完中期经营计划,你可以问:“关于最近中期经营计划的具体内容,能不能请您稍微说明一下呢?”在这样的问题中,客户可能信心满满,也有很大概率表达对现状不满。这时的不满是很重要的信息,是了解到客户困惑和烦恼的重要机会,同时更会让客户感到我们的价值。第二个环节:深入提问。探究客户对现状不满的原因,让客户更加信赖并抱有期待。如果察觉到了客户对现状的不满,要马上开始寻找原因,深入挖掘客户的困惑和烦恼。例如,下面这段对话:销售:“最近,贵公司发表了三年计划,大概是怎样的呢?”销售:“原来如此。那这样的话,现在应该正在讨论吧。”这时客户不仅语调发生了变化,就连“真糟糕啊...还没解决”这样的抱怨也出现了。更多的信息就挖掘出来了——客户公司的三年计划目标可能是强行设定的;方针可能已经讨论出来了,但存在一些棘手问题。对于客户的不满,如果能及时有效解决,你对客户来说就会变得十分有价值。例如,下面这段对话:销售:“刚刚听您说到还没有解决,麻烦能再说得详细一些吗?”客户:“是这样的,原本我们部门所负责的项目年目标是15亿日元。不过,我们现在的销售额一年只有12亿,为了弥补这3亿的空缺,我们已经试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行……”销售:“原来如此,那您说的’很多办法’,具体是怎样的呢?”像这样表达,进行不断深入地挖掘,顾客遇到的具体问题就会逐渐清晰,机会就来了。如果不关注客户的烦恼与困扰,直接进行提案,就会沦为销售单方面的强加方案,会引发客户的不满。在明确客户的烦恼和困扰之后,便要分析此困扰是否真的重要,接下来可以使用察觉式提问。第三个环节:察觉式提问。用长期的视角,引导客户确认问题重要程度,创建伙伴关系。我们其实并不能确认客户的抱怨和不满是否真的很重要,这需要察觉式提问来提醒客户。您的烦恼与不满其实只是并不重要的小事,还是说,确实是件亟待解决的大事。销售:“关于那个3亿日元的差距,要怎样才能补上呢?如果一直不能解决的话,又会有怎样的后果呢?”客户:“这样的话,我们计划在明年四月改变组织结构,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将招聘计划和组织体制具体化,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会变得很糟糕。”于是,我们便能以客户的回答为基础,确认这个事的重要性,这确实是一个不能置之不理的问题。察觉式提问的诀窍是话题不停留在现在的时间节点上,避免让客户觉得现在没什么特别的困难,而是要把和客户的对话转向未来。提问的逻辑要点如下:
几年后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状态,与之相比,现在的状况怎样?现在的问题明明以前就已经认识到了,仍旧放任不管真的好吗?
想象未来,并从未来的状态倒推回现在的状态来考虑,潜在的问题将会变得明显起来。把视角面向未来的时候,之前提过的“开场白”也特别有效。以“如果/假设……”这样的句型,就能更好地使话题转向未来。对于客户而言,我们的价值更关键的是解决问题。从重申问题到提案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这就是能给出提案(解决方案)的关联式提问。例如,对于因不能填补3亿日元差距而深受困扰的客户而言,给出提案(解决方案)的关联式提问可以这样说:“对于在中期经营计划中定下的目标数字,还没有确定用什么样的经营战略。如果与本公司的合作,能够填补这3亿日元的战略呢?”与客户的关联就这样建立起来,这将十分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提案。
想要让以上两套提问策略成功落地,不仅需要记忆理解,还需要勤奋地开口练习。尤其是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对销售新人来说格外有效。平日多练习和思考,在客户面前记住“先倾听”的原则,成交率一定会大大提升的。企业咨询|企业内训|线上、线下企业大学
课程团购|定制化培训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企业深度学习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销售必备的两套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