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搞清这3个问题,抓住新机会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2020年9月24日,云学堂举办的“新场景,新未来,企业学习节”。
分享嘉宾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商务部特聘专家,新华社特约分析师。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讲者和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

高级笔记达人| 玉辉
责任编辑| 智勇审校| 胡旸值班编辑| 胡铁花
5211篇深度好文:4684字 | 10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中国当下遇到的挑战?

  • 中国未来的经济形势是什么?

今年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一年,我们面临非常多的问题,十九大以后,国家领导人也在讲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提到了疫情本身使这个变局变得更加激烈、更加深刻,所以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企业家不一定非要关注非常短期的经济形势,有时候更要看一下长期。从长期来看,可能短期的一些问题就不是问题。

国家也是这样,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也要从长期看,从长期来解决一些短期问题。国家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从微观上说就是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今天我讲三个大问题。

一、“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形势分析

1.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处于什么样的环境?

目前,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中美现在的战略对抗,另一个是新冠疫情,可能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些影响。

另外,中国现在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们的发展战略有什么需要调整的?

我简单把中国发展战略给大家讲讲。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两个奇迹,一个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另一个是社会稳定的奇迹。

这40年改革开放力度非常大,总结来说有三个大战略。

第一个战略是双轨制改革战略。

这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模式,不是像前苏联一样,把所有国有企业一夜之间私有化。我们要保留国有经济,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同时发展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让企业再长出一块,长得越大越好,这样就形成了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了发展这个经济制度,我们采取了两个改革措施:

第一,放开服务业的价格,1993年开始放开所有商品的价格,现在除了能源和药品以外,其他的价格都放开了;

第二,对生产要投入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科技以及现在的数据等等生产要素进行改革。

要素改革就是稍微管制一下,比如土地、资本、利率要控制住,再比如对劳动力的管制,农民可以随时进城,但是户口管控得比较严格。

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把要素的价格压低,劳动力价格也低,成本也低,资本的价格也低,为了支持工业把工业的土地价格也压下来,这样一来企业利润就比较高,可以鼓励大家投资企业。

第二个战略是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1987年开始搞大进大出,1988年开始沿海开放战略。二战以后,1945年一直到2012年左右,是经济学上的大航海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劳动力便宜、土地价格相对便宜,环境保护强度不那么高,通过生产产品销售到海外,我们的外汇储备在过去几十年飞速增长,同时利用好外资,在干中学。

第三个战略是凯恩斯经济政策。

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很快,我们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但是世界经济发展很好的情况下还是有周期、有危机。有危机的时候出口受影响,国内商品多了怎么办?我们用凯恩斯的办法拉动经济,一是拉动房地产,二是拉动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从资源出口国家进口铁矿石、石油,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用我们相对比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在中国大规模生产,把产品生产出来销售给发达国家,这种循环一直维持到2012年。

但是,2008年以后,世界经济增速放缓,2010年欧洲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从2015年开始收缩货币。全球贸易增长速度都在放缓,从海外进口原材料、中国生产、再出口到发达国家,这个模式就行不通了。

2018年,中美贸易出现争端,我们这种依靠出口的模式必须要调整了。调整的方向有两个:

第一,扩大内需。扩大内需要提高劳动者收入,劳动者收入会转化成企业的工资成本,但工资成本上升会使得企业成本上升。

第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把企业成本降下来。

2.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我们人均GDP到去年已经10000美元了。人均1000美元的时候就是一个低收入国家,需要先解决温饱问题。

再增加1000美元,人均到了2000美元,你可以买电视机、电冰箱了,这个时候要发展轻工业,小平同志把这个叫做初步建设小康社会,2000年建成了。大家已经吃饱穿暖了,再干嘛?

用钱买车子、房子,这就是中国在1998年开始进行房地产改革,开始拉动房地产、汽车的原因。

大概在人均10000美元的时候,汽车、房地产的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就结束了,进一步发展就到现在的服务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嵌入了信息化,这个是过去没有的。

中国现在正好人均10000美元,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培养了4亿中产阶级,但是另外还有10亿人没有进入中产阶级,还需要买房买车。

未来的中国经济没有问题,但是快速增长阶段结束了。中国经济将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不再追求快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模式要变,发展内容也要变,这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背景。

3.中国经济未来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发展还有很大的战略机遇。

第一,和平发展还是主题。

我们不会打仗,还是要发展。美苏对抗靠冷战,不打仗,但是两个国家之间没有任何经济联系。但是中美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我们不能脱钩,要采取很多措施,处理好了中国经济就没有问题。

第二,第四次工业革命。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重塑世界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将成为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

第三,话语权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上升,参与世界经济治理的话语权提高,世界环境开始内生于我国的战略和政策。我们在国际上制定了一些国际贸易规则,加入一些国际组织,提供全球的公共产品。

另一方面,挑战也很大。

第一,世界经济还是不好。

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全球各国都是高泡沫。收入差距拉大,美国中产阶级的比例已经从70%降到50%了。

第二,疫情影响。

本来世界经济不好,疫情又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疫情的问题,全球都在大量投放货币,货币政策扩张。一方面,疫情解决后,钱退不出来容易引起通货膨胀,退得太快企业容易出问题。

另一方面,全球都意识到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医药物资,包括口罩、能源、高科技,都不能依托于海外其他国家,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带来什么问题?部分产业要进行全球重构。对中国来说,很大的问题是很多东西要靠自己创新,科技创新的速度慢下来了。

第三,中美关系的影响。

从长期看,美国在科技和金融领域对中国的打压比较大。中国有没有优势?我们的优势很大。通过这40年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的人才等等,都是我们的机遇。

中国面临的挑战在哪?刚才说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模式很好,但是现在为什么这个模式持续不下去了?

第一,把土地、劳动力等价格压制住以后,收入相对不高,消费上不来。接下来扩内需主要扩消费,这将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第二,土地管得太狠,导致房价太高,也导致消费上不来。

第三,不太注重环境,环境污染比较重。这两年环境好了,接下来还要治理。治理环境也要增加企业的成本,所以要搞科技,要转型,不能用原来的传统模式了。

第四,劳动力问题。我们的劳动力过去很便宜,劳动人口也多。但从2012年开始就下降了,劳动人口在下降,老龄化在上升,65岁的老人快2个亿了,5000万失能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2000万老人完全失能。这同时带来一个机遇,养老这个产业是可以发展起来的。

另外,我们的科技进步非常快,但是原始创新能力到现在也没有培养起来。

这些机遇和挑战是国家的,同时也是企业的、个人的,微观和宏观尽管有区别,但大部分是一样的。

二、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及政策取向预测

我们做了一些基本的预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比如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经济增长5~6%应该没有问题。

这个速度高不高?我们也做过比较。走在我们前面的国家,像日本、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现在再往2%的增长率回归。

相对于这些国家,我们还是非常落后,还有后发优势,处在现在的发展阶段,我们维持5~6%的速度已经很不容易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预测下一步的主要政策是什么呢?

第一,扩大消费需求。

扩大消费的主要政策有两个:一个是提高收入水平;另一个是调整收入分配,通过征税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比如房地产税和资本利得税。

扩大内需还需要加快城镇化,让农民工进城,建立社保体系,形成城市圈、城市群,很多服务业就发展起来了。

第二,培养创新能力。

政府的工作就是搞基础设施的基础产业、基础经济、基础研究,把成果转变成产品这是企业家的工作。我们要学习美国,保护资本市场,发展科创板,鼓励PE、VC等各种融资方式。

第三,改革。

① 发挥政府的作用

政府的作用就是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发挥好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五个方面的作用。放管服这两年做得不错,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

② 发挥市场的作用

接下来要改革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科技市场、土地市场,还要建数据市场。我们要做大数据,隐私怎么保护,数据怎么流通,需要把这个市场建起来,建的过程当中就有机遇。

③ 发挥微观主体的作用,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开放。

中国不能关起门来,中国的成功就是因为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个思路就是“干中学,要交流”。不交流就什么也不知道,就是坐井观天。

关于开放,要做好四个方面的事。

① 要有制定全球规则的能力;

② 提高出口的质量;

③ 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

④ 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三、十四五期间,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1.对企业的重大机遇

一是中国的需求市场非常大大到任何一个企业只做内销也可以做好。另外,需求结构在升级,这是很重要的前提。

二是生产要素的质量在提高。劳动力素质、科技水平、资本市场的质量等等都在提高,企业把数据用好,到其他国家去就是优势。特别是做海外业务的,把数据用好,和我们的对外开放结合在一起,就是非常大的优势。

三是我国高标准开放出口和对外投资仍然存在潜力。

四是政府在放管服、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五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产业发展潜力大。

2.对企业的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等难有起色,同时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对出口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全球产业链重构,通过“干中学”获得科技进步的难度更大了。

三是中美关系不好,能源、原材料、粮食、卡脖子技术和产品进口中断,金融制裁等问题都需要企业小心一点。

四是国内经济面临的问题,劳动力成本、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等,需要通过科技进步和数据技术来解决。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没有问题,企业应该积极面对挑战,提升关键核心能力。提升关键核心能力,特别是提升组织能力,加速人才培养,成为当下最重要最紧急的事。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云学堂(全称:江苏云学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帮助企业构建数字化企业大学的教育科技企业”作为核心定位,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企业大学解决方案的建设和运营服务,核心产品和服务包括:软件SAAS服务、内容解决方案服务、数字化企业大学咨询和运营服务,是企业培训领域的创新型平台公司。

自2011年成立以来,云学堂已服务数万家中国企业,其中包括建行、招行、中粮等世界500强及同仁堂、海底捞、滴滴、海尔、海信等在内的数千家行业头部企业,覆盖千万学员用户,获得业界一致认可与好评。

企业咨询|企业内训|线上、线下企业大学
课程团购|定制化培训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企业深度学习

管理者必备的3个能力

三板斧是马云培养一把手的方法论

即:定战略、造土壤、断事用人

用于培养高层定方向和做决断能力

搞好组织建设和人才建设

扫码立即学习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搞清这3个问题,抓住新机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