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思维导图 | 我们不讨厌开会,只是讨厌低效开会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思维导图是用国产软件XMind做的哦~笔记侠有一个神秘的组织,里面的人都研究怎么做思维导图,好奇请加微信询问详情哦:笔记侠小二(bijixia66)(备注:想做导图)

原文传送门:

为什么我们讨厌开会?

原文摘要:

开会——是一种无法被取代的带领集体一起思考的方式。

要想让会议高效,参加会议的人最好发言有套路或模板,而不是随意的展示数据或者推销观点。

比如,可以让参会者将自己的观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又比如,你可以要求每个人的发言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第一,关于你讨论的话题,公开的数据有哪些。

第二,你所特有的数据是哪些。

第三,私有数据和公开数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这些数据有什么用,能支持哪些观点。

第五,你呈现的观点有哪些局限性。

这里要强调的是,为了确保会议的质量,会议上的发言可以在内容上天马行空、大开脑洞,但在形式上却应该是带着脚镣的舞蹈。

为了使团队能够创新性地使用新的思考工具,会议的主持者可以指定参会者一个角色,让有的人去提出全新观点,有的人做补充,有的人提出反对意见,有的人去综合前面所有人的发言。

通过指定角色的方式,可以确保团队在进行第一层思考后,也进行第二层思考。

最后,高效的会议还需要第三层的思考,也就是去思考会议的形式可以怎样改进。

例如将会议中的发言记录下来,对每个人进行量化的打分,分析那些人之间的互动多。

探讨哪种发言的模板更适合团队,或者提出一套如何在会议中高效提问的方法,确定会议中要多问哪些类型的问题,不问哪些类型的问题。

笔记侠精华导图推荐:

思维导图 | 曾鸣:面对这样的对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思维导图 | 真正的高手,如何数年谋一略?

思维导图 | 吴晓波:回头看,这十年

☞如果你喜欢这样导图

请多留言多点赞,我们会持续推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思维导图 | 我们不讨厌开会,只是讨厌低效开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