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关于打造销售铁军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后(戳此回顾),不少读者和我交流说系列篇内容犀利,充满力量感,川辣味十足,也反馈到上篇引出的前2个管理误区就在自身企业经营中出现过,只是自己不知道是误区;我们知道作为CEO、Founder不能只埋头赶路,还得抬头看路;
这一篇我们将结束10大误区内容,并正式掀开To B 销售铁军打造的落地篇章。
To B 销售铁军打造十大误区 No. 3-10
1、掌舵人过于理性
这些年我见过数百个创业管理者,其中很多是产品/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他们逻辑思维强、待人处事理性冷静,认为道理讲的很明白了,就应该如1+1=2一般确定,销售人员肯定能理解并且按此执行。然而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和销售团队人员,是需要感性共鸣的。不光要注重“事“和“理“,也要关注“人“和“情“。
2、西方公司管理风格
我还见过一些创业团队的业务管理者曾在欧美呆过比较长的时间,就将欧美的管理思维直接搬过来。在欧美,分工已经非常细致并且明确,员工就像流水线的螺丝钉一样,没有太大想象空间。他们认为企业没有培养员工的义务,他们在团队很小的时候就抓规范化、抓考勤,抓统一着装,给员工设定了各种清晰的边界,从而忽略了“人”的要素,导致氛围死气沉沉的,优秀人才无法留存。
3、超级甩手掌柜风格
如果哪个老板想自己不花时间和精力,就能够拥有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销售铁军,这无异于期待天上掉馅饼。
员工心声: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们站在你面前不知道你是否爱我们。
我的解读:懂人心、通人性是基本功(后面篇章会讲到不同风格的创业管理者在销售团队中的角色定位)
误区四:不正确的业务战略
1、业务目标不清晰,客户画像不明确:中大还是小微,行业和区域?
2、收费方式不正确:定价,收费还是免费?
3、销售方式:直销还是渠道,怎么组合?
(相关内容解读,详见文末链接)
4、商业模式未被验证前便大团队扩张:
很多创业公司在商业模式不明确前,为了业绩增长先把销售队伍扩张上去,其实这是一道送命题,最终队伍大了,估值上去了,成本更是上去了,却面临转型和大面积裁员的危机(背后的带头大哥,极有可能就是那位可爱又可怕的“资本兄弟”)
当年的O2O,以及部分汽车后市场头部公司都陷入过这样的误区。
我的解读:以上误区最终导致无法获取可以供公司持续发展的现金流,当下想方设法构建公司最强的脑力资源,尤其是借助外脑。
其次,公司的顶级脑力资源是否切近一线客户,去洞察上述业务战略的答案。
不凡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你认识的公司里面,哪家公司的脑力最强?给这家公司带来了什么优势?(欢迎阁下留言区)
误区五:业务成员画像不匹配
1、配置低
出于成本考虑,销售全是缺乏专业经验和管理潜力的基础配置,企业不愿意开高工资请更优秀的销售,伴随着产品的迭代升级或者组织发展升级,对人才需要更高的要求时,则面临组织力欠缺导致发展受阻。
2、技能不匹配
比如销售模型是“顾问型长成交周期”的配置‘短成交周期“的地推BD选手。我曾经和一位优秀的银行数据服务领域的创业者交谈,他很苦恼为什么业绩一直上不去。一聊才知道创始人来自于百度,也邀请优秀的百度前同事来管理销售团队,然而在面临一些关键的公关销售拿单时,这位销售老大却多次不适应。
我的解读:10分的业务人才,7分靠选,3分靠培养。后面篇幅我们会讲到如何设计有点“小小资源掠夺型”的人才招聘
误区六:中层断层,业务骨干匮乏
1、管理技能缺失:业务团队规模已经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了,却发现有管理能力的业务中层寥寥无几。
2、拔苗助长:粗暴的把“销售冠军”提拔为业务管理者,始终不能帮助完成角色转变,仍旧是个“兵王”心态。
3、同岗不同心,有形无魂:业务快速发展,销售团队人数快速增长,中层管理者或许空降,或许快速提拔,组织文化建设没能跟上,业务管理者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协同,些许利益冲突都难以协调,消耗大量顶层脑力来进行协调。
典型现象如下:
中小企业中,常见到他们的老板一直都是很忙,一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事无巨细,“好不从容”。
是因为老板忙企业才做不大,还是企业本身不大所以老板很忙?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不仅中小企业,一些上市公司,D轮、E轮后的企业,同样屡见不鲜。
在做企业咨询的过程中,同样会有这样的尴尬局面:通过诊断给到企业一个8分的方案,然而在落地执行过程中,由于落地实施环节的种种“掉链子”行为,致使8分策略,得到5分执行、最终收获1分的成效。(想想心情都很糟糕)
我的解读:业务骨干,梯队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后面讲组织的章节中会提到,这里可以抛出几个简单的问题,供管理者梳理:
1、谁是具备胜任能力的业务中层?
2、投入多少资源用来培养业务管理,帮助其完成好角色变化?
3、组织文化中是否允许创新,是否允许犯错?
4、是否搭台准备了个大小战役,让业务能手从打胜战中脱颖而出?(回想起我国开国10大元帅哪一位不是如此而来)
误区七:“成本帐”没算明白
1、经济成本:招错人是企业最大的经营成本浪费。比如从业务人才效能来看:
a方案:花0.8的薪酬招0.5的人产生0.2的效能
b方案:用1.2的薪酬,通过组织运营,释放1.5-2.0的效能
哪个方案的投资回报更高?
2、机会成本:工资4000元的HR,招聘Junior的销售,拿到低价值感的客户,成就了低纬度的公司生存空间,导致战略无法落地,错过发展窗口。
3、沉默成本:简历成本,面试时间成本,管理成本,好多企业都没有花时间来算算账。
4、激励方案帐没算明白:同样的成本,总是把激励因子做成了保健因子,比如您公司的月度生日会真的有意义吗?
我的解读:不少企业当初拥有极好的发展窗口,就是因为“算小帐”而不“算大帐”本来可以很优秀的企业最终变得平庸,所以请用高脑力算总账。
误区八:目标过高,节奏过急,团队透支
1、目标过高设计:业务管理者设立过高业绩,致使90%以上人员难以够着,把个别优秀能力当成普适性能力,一些创业公司在追逐资本估值的路上狂奔,他们设立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冲业绩冲业绩还是冲业绩,没有耐心陪伴业绩舒缓增长;
2、他们忽略了销售团队的造血功能,长期过渡消耗团队的战斗力而不培养人才成长,出单率逐月下降;他们招募资源型销售,导致赛手能力无法复制,资源耗尽则业绩停滞;
3、资本驱动,追逐估值致使一路狂奔:资本是把双刃剑,资金能力提升的背后,同样有业绩快速增长的诉求,势必助推销售人员眼中只有“业绩”,从而出现“只管杀不管埋”的屠城式销售行为,例如过渡促单、过度消耗种子用户、签多年等伤害企业文化和用户体验的行为。
我的解读: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业务发展之道。
误区九:为了业绩增长舍本逐末
1、只寄托于现成客户资源
很多公司信奉“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为了业绩增长全招资源型销售,通过销售的“客情私域资源”进行变现,无法构建可市场化复制,可自主开源的销售方法。
在以往咨询中,很多创业者问我“为什么业绩就是起不来?”我反问他“你们的销售过程标准化吗?战斗力可复制吗?“创业者很懵。“我们公司某某销售做的好是因为资源多,某某销售做的好因为客情特别好,某某销售做的好因为某某关系。“那么问题来了,你的销售代表如何可以“主动”复制呢?销售代表没有开源能力,能力无法标准化复制,业绩如何同步增长呢?
2、要求团队氛围好起来,战斗力提高来,强行倡导996
我的解读:脱离系统建设的业绩增长,都是临时抱佛脚
误区十:组织文化之“左右倾”
1、大公司病
1.1:新文化大公司病:创业早期,在自身业务还未打磨成熟,盈利模型尚未验证,就投入比较大的成本效仿阿里、华为建立公司组织部,投入大量资源到组织发展,打造“无边界组织”“柔性组织”;
1.2:老文化大公司病:过早设立多层管理架构,过早强调规范化,办事程序繁琐,沟通效率低,缺乏人性化管理。
2、小王国的老板文化
这类公司缺乏活力,一切唯老板/领导是从,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不到发挥,优秀人才难以留存,办公室政治斗争严重。
不同意见就是价值观有问题,离职就是背叛;
工作时间规矩多,非工作时间还规矩多,聚餐座次,倒酒都需要讲究“规矩”
3、家庭式管理
把公司当大家庭来经营,企业主就是个大家长,把员工照顾的面面俱到;
最终变成一个从不主动淘汰人的养老机构。组织缺乏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文化偏保守导致业绩停滞。
我的解读:组织文化建设必须切合实际,服务于业务发展。(后面有系统输出)
放羊的和种地的天天在农地上聊天,愉快的时间过的很快,到了收获季节,结果却截然不同,请问你洞察到什么?
通过以上销售铁军打造十大误区的分享,我们将从业务战略梳理,业务组织的设计和组织的发展设计,来比较系统的输出销售铁军的打造手册。
1、持久战
国内外TO B 上市公司的成立到IPO所用时间,远远长于TO C 赛道公司
2、慢增长
无论是营收还是客户数量,相对TO C 赛道,都是慢的
3、服务链条长
做为“续费才是本质”的创业赛道,服务周期和服务链条都长
4、组织力要求高
就拿创始高管要求来说吧,都是毫不客气的“全栈”要求,懂技术、明趋势、会营销、能商务、善套路,有一个短板就很难成功。(说多了都是眼泪)
5、挑战虽大,机遇更大
(1)中国市场巨大
(2)中国TO B 赛道仍处于早期
(3)资本看好
二、“新时代”伙伴特征
阿里铁军、华为铁军再到美团铁军其主力都属于同一个时代(70后80后),这一时代成长环境相对统一(黑白电视机、电子游戏机,晚上8点唯一选择就是老老实实搬着小板凳看《西游记》)物资匮乏,没有选择空间,因此,会有相对比较共同的属性。
然而,现在的企业销售主力是物质丰富的90后95后,他们从小就有很多选择空间,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短讯、MP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很大的一代人,面对新时代伙伴特征,就势必要求企业不能“拿来主义”,得有新的思考和新的设计。
留言区有彩蛋,敬请关注
设立战略的目的是赢得竞争主动权。如何建设“不太温柔”的业务战略?以及让竞争对手“不太喜欢提及”的销售铁军?......下篇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SaaS白夜行):SaaS创业路线图 (94)销售铁军 打造手册(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