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了3个知名公司的销售团队在过高业绩目标的压力下崩盘的故事,这样惨痛的结果该如何避免呢?今天我和大家聊聊“目标管理”的实际操作,目标管理的理论部分大家自己百度和找书看,我就不赘述了。有人说CEO的野心与手上的现金成正比。作为销售VP,首先要理解公司的中长期战略和CEO今年真正的目标,是做IPO前的业绩冲刺?还是实现全公司正向现金流?或者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其次,销售VP要明确自己责任就是要定下一个合理的销售目标,你不能指望别人承担这个责任!合理目标来自于对市场纵深及横向空间的理解(例如,今年我们的产品能否打入二三四线市场?)、对现有销售打法及销售组织能力提升空间的认识(人均效率能提高20%还是50%?)、对客户使用产品满意度的真正了解(平常就要多接触客户和看客户使用情况数据)。这个职责还包括维护销售目标的严肃性,一旦定下就得坚持到底,否则下次没人会再保持对目标的绝对敬畏。我们说点儿实际的困难:CEO要的目标就是不合理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如果公司战略已定,那销售目标再难也得干,但不能蛮干,关键在于要建立“毛利模型”和准确计算毛利模型的机制和能力,如果遇到困难,公司层面应及时做出目标的调整,虽然这不好看,但总比把公司拖垮强。我围绕这一点展开一下:第一,销售VP背销售总目标,也得背“毛利”底线目标。否则销售部门不计成本地开分公司、扩张团队、扶持代理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资金损失。第二,关键不仅仅是有没有“毛利”意识的问题,而且是有没有建立“毛利核算模型”的组织能力。大家都知道我的数据测算能力很强,2014年全年实现每月20%以上环比增幅,每月实际销售额竟然与我年初的测算偏差不大,2014年12月31日下午4点准时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其实在2015年10月启动“风林火山”这么复杂的销售组织结构前,我是做过详细收支测算的。但“毛利核算模型”没有这么简单,它需要完善的财务能力和HR能力的支持。说具体点儿,每个月结束,财务部门在5天之内能够准确出具各地分公司的收支数据、人均效率数据,并且与HR部门就对下个月人员扩张后的收支数据做出测算。这个能力纷享在很久以后才逐渐具备。第三,这里还有一个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的要素。我作为销售一把手,即使数字算出来不好看,也容易和分公司总经理们一起陷入侥幸心理,“这些新人效率不高但很快会提升的”、“那些老人这个月没产出但都有蓄客,下个月就起来了”......毕竟我们背的是全年销售目标嘛。2016年我们没有毛利模型,也没有销售体系每月向决策层汇报数字、受到大家挑战的机制,决策没有流程,太快太草率。第四,要像炒股票(也是高风险投资)设置“止损点”一样,公司也需要在年初就设置一条“预警线”,一旦毛利指标或人均产出效率指标低于某个数字,销售团队就要停止扩张。年初就得与CEO约好,如果毛利模型指标预警,我们就得停下来,避免公司陷入更大风险。可能这与销售体系利益不一致,但着眼全局是销售VP应该做到的本分。大道至简,如何避免错定目标后的大崩溃?说来说去其实就一条----每月盯紧毛利指标,该止损时必须停止扩张。销售体系不挣钱的商业模式是不成立的,因为人性使然、“刷单”太多,无法管理。
这里还涉及到另一个销售管理的重要模块“绩效设计”,也非常实战,我再单独写一篇。
当然,最好是不要定下超过组织能力的目标。纷享的管理顾问章老师讲:从源头上说,销售指标源于战略目标,快速增长是必要的,不仅是市场变化的要求,也是资本的要求。但是,快速并不解决核心能力的问题。所以,增长第二,持续第一,道理就在这里。持续增长的基础是组织能力。从业绩来看,体现为收入结构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比如,如果以续费率作为核心指标,就能看出客户质量。再加一个NPS,就能反映忠诚度。所以,公司CEO和销售VP应该关注绩效而不只是业绩。绩效包括: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和品牌,还有最终要的,员工和团队的成长。这个才是根源问题。
(感谢纷享销客管理顾问章永宏老师以及 “纷享毕业生”交流平台上老战友们对本文的贡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SaaS白夜行):销售目标管理实操